理中丸加减治术后顽固性腹泻医案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西医学认为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当摄入大量不吸收的高渗溶质,使体液被动进入肠腔时,可导致渗透性腹泻;由于胃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而引起分泌性腹泻;当肠黏膜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受到损伤时,造成大量渗出而形成渗出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当胃肠运动关系到腔内水电解质与肠上皮接触的时间缩短时,直接影响到水的吸收,形成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 。
中医学认为腹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 。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 。慢性泄泻,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 。
【病案举例】
本综合疗法治愈食管癌术后顽固性腹泻1例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顽固性腹泻医案】黄某,男,76岁,铁路工人 。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于2003年5月确诊为食管癌并行切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 。患者术后发生腹泻,每天10余次,水样便 。予各种西药治疗4个月余仍无效 。于2003年11月求治于刁本恕主任医师 。初诊时症见:腹泻,水样便,每天10余次,胃肠振水如雷鸣,咯吐大量清水痰涎,极度消瘦,纳食极少,面色萎黄无华,形寒肢冷;胸腹发凉,舌质淡苔黑而润,脉弦细 。辨证为脾阳虚弱之痰饮病 。治以温脾化饮,涩肠止泻 。方用桂附理中丸加味:附子30g,肉桂3g,党参30g,白术10g,干姜3g,甘草3g,炮姜3g,赤石脂30g,2d服1剂;焦山楂30g,白豆10g,泡水;艾灸天枢、水分,与关元、气海、中极交替,1次天 。次日患者即告大便只行1次,腹部微有气过水声口中痰涎减少;第3天患者有饥饿感,能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大便中有粪质 。2诊时患者精神转佳,面色稍见红润,腹泻亦减轻,略吐少量稀白泡沫痰液,舌淡苔稍黄而润,脉弦细 。在原方基础上稍稍加强温脾之力药用:附子50g,肉桂3g,党参30g,炮姜9g,白术15g,甘草6g,赤石脂30g,红参须30g,白豆10g,泡水;小香100g,吴茱萸30g,丁香30g,炮姜3g,外熨腹部;艾灸同前 。次日起患者即大便1次/天,基本成形,食欲增加,咳嗽亦减轻 。3诊时患者精神明显好转,面有红润之色,大便调,腹不痛,纳可,舌淡白腻,脉较前有力 。表明脾阳虚已有所减轻,故减少温燥之品,稍加补益脾气之药 。予山药30g,扁豆15g,附子30g,肉桂3g,党参30g,炮姜3g,白术10g,甘草3g,赤石脂15g,莲子15g,白豆蔻3g,水煎服,2d服1剂;山药30g,莲子30g,北沙参30g,党参30g玉竹10g,黄精10g,炖精瘦肉250g喝汤 。患者病情继续好转,其间小有反复,经予白茅根、仙鹤草泡水喝后病情好转按:诊断准确病证,结合患者因年事已高、大病久病及手术等综合因素损伤脾阳,导致脾温运失职,转输无权,水谷不从正化,反为痰饮,水饮中阻,故肠中水声如雷鸣;清阳不升,脾运不健,故食少腹泻;气血生化无源,故消瘦 。舌质淡苔黑润,脉弦细亦为阳气虚衰、水湿痰饮内盛之象 。遣方用药,随证而立 。此病例为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因此应以温阳固本、温脾化饮为主 。方选桂附理中丸加上赤石脂温中散寒,益气健脾,涩肠止泻肉桂与赤石脂相须为用,相反相成,肉桂辛热,协助附子补火助阳 。
推荐阅读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腰椎骨质增生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骨折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胃癌手术后口疮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胆道术后“T”管引流胆汁过多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多涎症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唾液减少症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过汗伤阳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不明原因高热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失眠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