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减治慢性荨麻疹医案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临床以隆起性风团块,发病骤然,消退迅速,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和全身皮肤任何部位 。儿童期以急性荨麻疹为主,病期在8周以内,慢性荨麻疹发生在成年人,病期一般超过8周 。
本病中医古籍中有瘾疹、蓓蕾、赤白游风、风疹、风团、鬼疙瘩等名称,均以其临床特征而得名 。祖国医学文献对此早有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说:“有赤轸者,忽起如蚊蚋啄;烦痒剧者,重沓龙起,骚之随手起;又有白轸者,亦如此 。”《医宗金鉴》说:“蓓蕾汗出中邪风,状类豆瓣扁蕾形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多属在内先虚,即现代医学的所谓过敏体质,在外感受邪气,并与气候、阳光、食物、药物、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是血虚 。祖国医学有血虚生风的理论 。所谓邪气主要是风寒湿热毒邪相合杂至由于内先虚则易感受邪气,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气乘虚侵入肌肤皮腠,经脉受阻,不得透达,从面导致发病临床上将本病分为寒、热、虚、瘀4型辨治,皆用四物汤随证酌情加味,灵活变通,效果颇佳 。
【临床应用】
【四物汤加减治慢性荨麻疹医案】马氏1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疗效明显 。27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5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5年 。均经西药治疗无效 。治疗方法:四物汤为基础方,并随证加减 。药用:当归、川芎、防风各10g,白芍20g,生地15g,桂枝、荆芥各5g,全蝎2g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7天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2天,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治疗结果:服药5剂后皮疹消退,2个疗程后皮疹全部消失7例;服药10剂后皮疹开始消退,3个疗程后皮疹消失11例;服药1剂后皮疹开始消退,1个月后皮疹全部消失6例;服药期间仍有反复,2个月后皮疹才消失3例 。全部病例随访半年后均未见反复 。
何氏2以荆防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荨麻疹,疗效显着 。178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102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83岁,以25~35岁最多;病程最短3天,最长8年,以6个月~2年最多;急性发作者60例,慢性发作者118例 。治疗方法:以荆防四物汤为基础方并随证加减 。药用:当归、川芎白芍、荆芥、防风各5~15g,生地10~30g,蝉蜕、连翘、地肤子5~20g,白鲜皮、苦参各15~30g,甘草6g,小儿和老人剂量酌减 。若热重者加金银花、栀子、生石膏;寒重者加麻黄、桂枝、附片、羌活、独活;湿重者加薏苡仁、茵陈、滑石;瘀重者加桃仁、红花、地龙、丹参;风重者重用生地加丹皮、赤芍;气虚重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兼腹痛者重用白芍加延胡索,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结果:治愈132例,有效4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4%,总有效率99.3% 。疗程最短为1天,最长30天,平均6天 。治愈病例中随访1~5年,有7例虽然复发,但比过去症状减轻,复发间隔期延长,经再次服用四物汤加味而愈
【病案举例】
1.李某,女,15岁,1999年3月就诊 。发疹已2年余,每月发疹数次,尤以夜间为甚,难以人眠,经西医处理无效 。近2天来,皮疹尤甚,伴畏风,眼睑轻度浮肿,神疲倦怠诊见四肢、颈额及胸腹部散在疹块,有的连成一片,大小不等,有搔痕,部分皮疹颜色淡红,苔薄白,脉浮细 。证属风寒入腠,久稽不解,内舍于络,与气血相搏而成疹于外,缠绵难愈 。治宜宣发深伏之内邪 。予以四物汤加减,服7剂后皮疹消退,继服上方7剂皮疹消失,为防反复,又服上方7剂,同时嘱注意风寒,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按:此病因风寒客于肌肤,与气血相搏而成 。如风寒郁而日久,深入血络而致营卫不和 。故用四物汤 。以四物汤加减通血脉,桂枝、荆芥以调和营卫,防风、全蝎祛风胜湿,疏经通络 。诸药合用,和血调营,祛风通络,透邪外出而取效 。
2.林某,女,68岁,农民,2003年4月5日就诊 。自述全身反复出现风团伴瘙痒5年余 。5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风团,瘙痒剧烈,在当地医院诊为荨麻疹,予以雷尼替丁、桂利嗪、维生素C等药口服1周后,皮疹消退,4天后因进食鱼虾,皮疹再次发作,虽仍用上述药物治疗,但药停即发,又加用强的松片口服,仍不能控制复发 。1年前就诊于某中医院,先后予以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止痒之剂累百余剂,但收效甚微 。刻诊:全身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风团,间见抓痕、血痂 。舌淡红无苔,脉沉细无力诊为慢性荨麻疹,证属阴血亏虚、风邪外袭,治宜养血补虚,散邪祛风止痒 。四物汤加味:当归12g,生地、熟地各15g,白芍12g,川芎10g,防风10g,五味子12g,荆芥10g,白鲜皮15g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
3天后自觉瘙痒减轻,风团数目减少 。效不更方,上方加黄芪20g,何首鸟15g继服10剂而痊愈 。随访半年无复发 。
按:患者因年老体弱,禀赋不耐,复受于风,郁于肌表而致本病 。方中当归、地黄、白芍、川芎、五味子养血滋阴、柔肝息风;荆芥、防风、白鲜皮疏风散邪止痒;五味子既可滋阴益气,又可收敛固涩,以防辛散过度 。药症相符,故顽疾随之而愈 。
3.周某,女,18岁,2000年2月7日就诊荨麻疹断续发作1年,食虾、海鲜易发,全身遍发风疹块,眼目难睁,甚则休克 。医检有19种过敏源,为花粉、炎热、灰尘、海鲜、豆制品等注射抗过敏针剂,少效 。伴四肢清冷,痛经,不甚口渴,脉左沉右浮,舌薄白苔 。辨为血虚生风,营卫不和,方用四物汤合乌蛇汤、桂枝汤加味 。
处方:熟地12g,生地12g,当归12g,白芍10g,川芎5g,荆芥6g,防风6g,乌蛇12g,蝉蜕6g,桂枝5g,姜片,枣3个,水煎服,日1剂 。服10剂后,皮疹发作减轻,色淡,呈点状,仅散见于四肢,每天发作持续2h左右,四肢清冷好转 。上方续服20剂而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且痛经愈 。
按:此案风疹之实质为血不足,不能鼓动阳邪外出,以四物汤补血,合乌蛇汤祛风,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三方合用共收养血祛风之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