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胃黏膜脱垂症医案

胃黏膜脱垂症是指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人食管或向下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的病证 。临床上以后者见 。表现为轻症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胃黏膜脱入幽门而不能立即复位者,可有中上腹隐痛、烧灼感痛甚至绞痛,并可向后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症状出现可与体位有关,在右侧卧位时易发生 。进食后由于促进胃的蠕动,有助于胃黏膜脱垂的发生,故症状常与进食有关,但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节律性 。上腹部局限性压痛是本病唯一的阳性体征 。本病非常容易与溃疡病、慢性胃炎相混淆,需经X线等特殊检查才能区分 。
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由于饮食不节、寒邪客胃、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致脾胃受损、中气亏虚导致食滞、湿阻、痰气胶结,进而气滞不能行血,气虚不能运血,渐致瘀血阻络,故本病属虚实夹杂,治疗时当辨虚实寒热,分清主次,辨别而治 。
【病案举例】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胃黏膜脱垂症医案】盛某,男,41岁 。1994年9月12日初诊 。近来每于夜间即感胃脘不适,隐隐作痛,左侧卧位可使疼痛减轻,食后腹胀,呕吐反胃,纳呆懒言,四肢乏力,大便稀软,面色少华曾服胃舒平、吗丁啉等药物无显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粪便隐血呈阳性 。胃肠线钡餐示十二指肠球底部呈“伞状”充盈缺损影,诊断为胃黏膜脱垂症 。证属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莲子肉各15g,薏苡仁20g,砂仁6g,法半夏12g,陈皮、旋覆花、广木香、鸡内金、炙甘草各10g,焦三仙30g 。服药6剂后再诊胃脘隐痛已除,腹胀、呕吐反胃大减,继服18剂,诸症消失 。2
按:本例患者为胃黏膜脱垂症,临床较为少见 。根据表现,属于中医“胃脘痛”、“反胃”等范畴 。其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失于升提,胃黏膜松弛下脱 。同时运化腐熟不及,食谷停滞,气机阻滞,痰饮内停,致虚中夹实 。既有中气虚弱,清气不升,又有邪气壅滞,胃气不降 。若一味补益升提,则胃气愈加塞滞,如单纯降逆疏导,则胃气愈加虚陷 。故应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和胃,升清助运,加鸡内金消食和胃,广木香、旋覆花行气降气,法半夏燥湿化痰 。全方升补而不壅塞,通降而不太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配合则诸症皆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