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医案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呕吐”、“反胃”范畴 。其发病与胃自主神经受损、胰高血糖素水平增高、胃酸缺乏、胃细胞内因子异常等有关 。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胃自主神经受累,使胃张力及胃蠕动减弱,引起胃排空延迟或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使病人胃张力降低,胃排空延迟,特别是进食固体食物时更加明显,常自诉烧心、泛酸、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便秘等 。中医学认为,本证系因糖尿病病势缠绵出现的“久病必虚”之证 。主要由于消渴日久,胃阴被劫,中气被伤,津伤气少,胃失濡养而成 。其病机关键为胃阴不足,虚热内生,胃气上逆 。
【临床应用】
张氏以参苓白术散和西沙比利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烧心、泛酸、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便秘,且持续4周以上 。治疗予以参苓白术散:莲子肉15g,苡仁15g,砂仁9g,桔梗12g,炒扁豆15g,白茯苓15g,党参30g,白术15g,山药20g 。烧心、泛酸明显者加鱼骨2g,煅牡蛎12g;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半夏9g,陈皮12g,竹茹1g;腹胀、腹痛者加厚朴15g,莱子10g,延胡索12g;便秘者加大黄9g,枳实9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300ml,分早晚2次服用,30日为1个疗程 。西沙比利片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口服,30日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严格控制饮食,继续服用降糖药物 。结果:治愈32例,显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76.2%,有效率92.9%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医案】【病案举例】
王某,男,75岁,1998年2月12日就诊 。自诉5年前发现糖尿病,血糖波动在7.8~11.3mmol/L之间,平时服用优降糖及二甲双胍各2片,每天3次,近2个月来患者自觉厌食,并且每天食后出现泛酸,烧心,严重时呕吐,神疲乏力,精神差,大便秘结,每4~6日1次,舌质紫暗,苔白,脉沉细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1.2mmol/L,B超单切面法确定有胃液体排空时间延长,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肉15g,薏苡仁15g,砂二9g,桔梗12g,炒扁豆15g,白茯苓15g,党参30g,白术15g,山药20g,鱼骨12g,煅牡蛎12g,半夏9g大黄9g,枳实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2次服,联合西沙比利片,每次10mg,每天3次,饭前服 。联合用药1个月后,诸症消失,空腹血糖6.2mmol/L,B超单切面法确定胃液体排空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
按: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失其腐熟、运化及转输功能 。故临床上常见厌食、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明代医家周慎斋治消渴强调以调养脾胃为主,特别重视养脾阴,在《慎斋遗书渴》中云:“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专补脾阴不足,用参苓白术散” 。方以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及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脾胃之气健旺,则运化功能正常 。配以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辅助白术健脾,半夏、砂仁辛温芳香醒脾,佐四君子促中州,
运化,使上下气机贯通,呕吐可止 。鱼骨煅牡蛎具有收敛作用,能减轻烧心、泛酸等症状;枳实、大黄可消积除胀,通便西沙比利可通过胆碱能神经元,促进全胃肠运动,使延迟的胃排空加速 。
推荐阅读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消化不良综合征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胃黏膜脱垂症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肠易激综合征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脂肪肝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痢疾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乙型肝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肝硬化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消化性溃疡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放射性肠炎医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