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减治郁病医案、配方
郁病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 。近年来,郁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发病率增多,郁病一般病程较长,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等精神因素所引起 。忧思恼怒,最伤肝脾,木性条达,不畅则抑 。郁病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多属实证,病久则影响脏腑,耗伤气血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 。
正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郁病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 。治疗郁病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为基本原则 。《证治汇补·郁证》曰:“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 。”
【临床应用】
孟氏2应用四逆散加味治疗郁病70例,药用:炙甘草、枳实各12g,柴胡9g,白芍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 。对肝气郁结,胁肋胀满疼痛较甚者加郁金12g,青皮、佛手各9g;痰气郁结,脘闷不舒者加旋覆花9g,苏梗15g;热势较甚,口苦,便秘,气郁化火者加龙胆草12,大黄6g;咽中如有物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者加半夏9g,厚朴12g,紫苏15g,茯苓20g;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心神惑乱者加酸枣仁30g,茯神20g,生地12g;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心脾两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2g,黄芪、龙眼肉各30g 。对照组用暗示疗法,即:10%GS500ml加维生素C针4g,静脉点滴10天后改服维生素B1片20mg口服,1日3次及谷维素片10mg口服1日3次,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痊愈:症状消失,随访年无复发,治疗组23例、对照组5例;显效:症状消失,1年内偶有复发者,两组分别为15例、3例;有效: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分别为14例、4例;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两组分别为4例、2例 。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86%
【病案举例】
杨某,女,22岁 。于1999年10月7日 。以“胁肋胀痛,胸部满闷时作5年,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 。自诉5年前,因情志内伤等精神因素,经常出现胸部满闷、胁痛、痛无定处、嗳气、失眠、大便不调,未治疗 。3天前,又因情绪波动而上述症状加重 。查舌质淡、苔腻、脉弦,化验血、大便、小便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辨证分析:因情志内伤,愤郁怒,使肝失条理、气机不畅致肝气郁结而成郁病,治以疏肝解郁 。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9g,白芍12g,枳实9g,甘草6g,郁金15g,佛手12g,半夏6g,每日1剂,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用药同时配合心理疗法,10天后胁肋胀痛减轻,饮食增加,在上方基础上加川朴9g,丹参、当归、白术各12g以行气养心安神 。连服16剂,痊愈出院 。带药3剂,巩固疗效 。随访2年无复发 。
【四逆散加减治郁病医案、配方】按:四逆散正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治疗气郁病的古方而延用至今,方中柴胡苦、平,人肝、胆经,具有疏肝解阝,枢转气机之功;枳实苦、微寒,入脾、胃经,配伍枳实,能泻脾气之滞,还能行气散结,柴胡与枳实同用,可加强疏肝理气,升清降浊之功;白芍苦、酸、微寒,入肝经,能和营而调肝脾;白芍与甘草配伍,并能缓急止痛;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脾,透解郁热,和中缓急之效 。使枢机运转,表里缓和,清升浊降,气机调畅,从而郁病缓解 。
推荐阅读
- 四逆散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躯体形式障碍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酒精性肝病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肝脾曲结肠综合征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慢性胃炎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呃逆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脂肪肝医案、配方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慢性前列腺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