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慢性肾盂肾炎医案

【临床应用】
周氏4以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肾肾炎患者48例,其中男13例,女35例 。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20岁,20~40岁者30例,41~65岁者16例,65岁以上者2例,已婚5例,未婚者3例,病史最短者2天,最长者达10余年,首次感染者35例,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88天 。48例患者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或伴有发热、腰痛 。尿常规检查有蛋白尿、白细胞在高倍镜视野中≥8个,红细胞多少不定,中段尿培养部分患者有致病菌生长,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 。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紫背天葵15g随症加减若尿痛短涩者加瞿麦、萹蓄、车前子、木通;少腹或尿道胀痛者加药、枳壳;血尿者加小蓟草、白茅根、蒲黄;尿液混浊者加萆、薏仁;年老体弱、下坠欲尿或尿不自禁者加黄芪、党参、升麻、白术、川断舌红少津者加生地、知母、芦根;尿频而无急痛者加桑螵蛸、益智仁 。急性期每日2剂 。待急性期症状控制后改为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2次服完;每日2剂者分3~6次服完 。病程长达50天以上者,待症状消失后,用六味地黄丸善后调养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慢性肾盂肾炎医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急性肾肾炎者35例,治愈31例,好转4例;慢性肾孟肾炎者13例,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2例 。
【病案举例】
椠某某,女,26岁,未婚,工人 。1989年9月22日门诊患者于3天前傍晚突然发作少腹胀痛,辗转一夜,第2天即感尿频、尿急、尿痛、尿色黄,腰胀痛,纳呆 。因其恐惧西医打针治疗,故来我处门诊 。诊时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发热面目红赤,精神差,大便2日未行,舌偏红,苔黄微腻,脉滑数体检:体温38.2℃,呼吸18次/min,心率90次/min,血压15.3/10.7kPa,患者面色潮红,痛苦病容,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90次/min,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少腹压痛,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 。尿常规:黄混,蛋白(++),白细胞(+)/Hp,红细胞1~8/H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10/L,中性粒细胞占7,淋巴细胞占23% 。诊断为热淋(急性肾盂肾炎) 。证属热毒蕴结于下,膀胱气化不利 。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利湿通淋 。用五味消毒饮加车前子(包)10g,木通6g,六一散10g,泽泻10g,知母6g,生地12g3剂后复诊,患者热退,少腹疼痛及尿频症状明显好转,苔黄腻,脉滑 。复查尿常规蛋白微量,白细胞1~5/Hp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2×10/L,中性粒细胞占68%,淋巴细胞占32% 。此时用上方去紫背天葵、野菊花,加山萸肉10g,白术10g,连服3剂 。9月31日复诊:患者无任何不适 。复查尿常规无异常 。嗣后连续3次尿常规检查无异常14 。
虞某某,男,56岁,已婚,干部 。1988年5月20日入院 。患者有慢性肾孟肾炎病史10余年,每年多次发作,尿常规检查常常是白细胞(+)~(+++) 。红细胞(+)~(++),且多次用抗生素治疗,此次因感冒发热后1周,旧病复发而收入我科住院 。
刻诊:尿频、尿急、尿痛、尿量少、尿时有坠胀感,腰酸乏力,面色无华,纳呆,大便1~2日1行,双下肢微浮肿,舌苔薄、边有齿印,脉细弱 。体检:体温36.4℃,呼吸18次/min,心率76次/min,血压16.0/9.33kP,患者神清,面色萎黄,眼睑浮肿,自动体位,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76次/分,腹软,肝脾未及,双肾区叩击痛,下肢微浮肿 。
化验:尿常规检查:蛋白(+),白细胞(++)/Hp,红细胞(+);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6×10/L,中性粒细胞占74%,淋巴细胞占26%;中段尿培养为大肠杆菌;B超:两肾、输尿管均无异常诊断:劳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病乃属脾肾两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滞,郁久化热成毒,热毒之邪滞留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日“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因此,急则治标,先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法,后以益气扶正之品,用五味消毒饮加黄柏10g,车前子10g,木通6g,生地12g,白茅根30g治其标,经4天治疗后,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好转,尿常规检查:蛋白微量,白细胞少许,续以前方加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升麻6g,续服半月后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 。10天后中段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最后用六味地黄丸调理善后1个月余出院,共住院88天复查尿常规5次以上无异常,出院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
按:淋证的主要病因是热毒蕴结在下焦,膀胱气化受阻,因而以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为主,其中蒲公英兼能利水通淋,泻下焦湿热,与紫花地丁配伍善除下焦之火,辅以车前子木通、六一散、泽泻、知母、生地,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 。辨证时需确认热毒蕴结在下焦、湿热下注之外,还应审察正气之盛衰 。若体壮邪实者,治法重在泻热解毒,利湿通淋 。若正虚邪实者,治当扶正祛邪,祛邪务必尽,以利于康复并防止复发 。但本方苦寒解毒药物剂量偏大,如治疗时间长,可能伤及脾胃,故加人黄芪、党参、升麻、白术、川断等补气升提、益肾扶正之品,以维护脾胃之气,使之标本兼顾,同时应嘱其慎饮食、薄滋味、多饮水、清洁外阴,始能药半功倍,以冀根治 。
患者,女,53岁,2006年5月初诊 。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二十余年,每于劳累、紧张、辛辣饮食后诱发服用利复星、头孢类抗生素无效 。此次复发症见:腰酸,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感,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20~30个/HP,红细胞5~10个/HP 。辨证:肾阴不足,湿热下注 。立法:急则治标,清热祛湿 。处方:蒲公英15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12g,金银花15g,滑石块30g,生甘草10g,瞿麦15g,白茅根30g,桑寄生40g 。服用上方12剂后,患者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感症状完全消失,仅有腰酸,活动后易疲乏的症状 。复查尿常规:正常 。后以滋阴补肾方剂调理1月余 。随访半年未发作15按:临床中急性泌尿系感染多应用八正散治疗,以其病机多为湿热下注 。慢性肾肾炎的病机则多为肾虚与膀胱湿热并存,因此在治疗中要兼顾滋补肾阴与清利膀胱湿热 。临床上有不少慢性肾肾炎在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提示咽喉与肾脏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因而在治疗上不仅要清利膀胱湿热,还要注意清热解毒本病例应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而没有应用八正散为主方,因其虽为慢性肾盂肾炎,但是处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因此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的法则,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为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