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泌尿系结石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泌尿系结石医案、配方】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血淋”、“腰、腹痛”等范畴 。
其临床表现以突发患侧腰、腹疼痛 , 或绞痛、恶心、呕吐、小便不利 , 或见肉眼血尿等 。患者一般病程较长 , 临床血瘀证多见 。多由湿热蕴结下焦、化火灼阴、煎熬水液、尿液凝结、瘀结水道 , 发为“石淋” , 本病与肾、膀胱气化密切相关 。
【临床应用】
陶宪武单用桂枝茯苓丸 , 每次2~3丸 , 每日服2次 。若出现排石反应时 , 以金钱草30~60g水煎取汁送服上药 。观察病例:110例 , 采用随机分组 , 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例治疗组男29例、女26例 , <20岁1例 , 20~29岁10例 , 30~39岁27例 , 40~49岁12例 , >50岁5例 。对照组男31例、女2例 , <20岁2例 , 20~29岁12例 , 30~39岁30例 , 40~49岁例 , >50岁2例 。观察对象凡具有典型症状及体征并经B超或X线检查确诊 , 病程1个月以上者 , 患者多有血瘀证表现 。其中痛处固定者 , 治疗组、对照组每例均有;刺痛为主者 , 治疗组51例 , 占92.7% , 对照组48例 , 占87.3%;舌质瘀暗者 , 治疗组46例 , 占83.6% , 对照组43例 , 占78.2% 。结石大小与部位:①结石横径小于5mm者 , 治疗组9例 , 对照组13例;横径大于5mm , 小于10mm者 , 治疗组46例 , 对照组42例 。②结石部位在输尿管上段者 , 治疗组9例 , 对照组5例;中段者 , 治疗组12例 , 对照组15例;下段者 , 治疗组34例 , 对照组35例 。结石位于一侧输尿管者 , 治疗组49例 , 对照组54例;位于两侧者 , 治疗组6例 , 对照组1例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口服桂枝茯苓丸治疗 , 每次2~3丸 , 每日服2次 。若出现排石反应时 , 以金钱草30~60g水煎取汁送服上药 。②对照组以加减八正散(即原方加金钱草 , 减大黄)每日1剂 , 水煎服2次 。两组在治疗期间 , 均可依病情做相应对症处理 , 鼓励多饮水 , 多做力所能及的适量的跳跃之类活动等 。3个月为1个疗程 , 每月B超复查1次治疗结果:①疗效标准:治愈:结石排净者;有效:结石部分排出或结石下移>2cm者;无效:结石下移<2cm或无改变者 。②疗效分析:治疗组:治愈35例(63.6%) , 有效12例(21.8%) , 无效8例(14.6%) 。对照组:治愈21例(38.2%) , 有效14例(25.5%) , 无效20例(36.4%) 。
两组对比: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 均P值<0.05 , 有显著性差异 。
吴建华以桂枝茯苓丸加味 , 药物为:桂枝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茯苓15g、金钱草20g、白术10g、枳壳10g、生地黄12g、牛膝6g为基本方 。气虚加黄芪15g党参12g;阴虚加熟地黄15g、枸杞子10g , 减轻桂枝用量;剧痛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血尿加白茅根15g、小蓟10g;便秘加元明粉10g(冲服)、大黄10g(后下) , 以枳实易枳壳 。每日1剂予3次煎汁服用 。观察病例:119例 , 随机分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男46例 , 女19例;年龄20~67岁 , 平均39.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9例 , 中段结石18例 , 下段结石28例;结石直径最大1.1cm;伴肾盂积水58例 , 血尿52例 。对照组男37例 , 女17例;年龄19~63岁 , 平均38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 , 中段结石16例 , 下段结石20例;结石直径最大1.0cm;伴肾盂积水48例 , 血尿43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补液、消炎、解痉止痛、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 加用中药煎剂口服 , 以桂枝茯苓丸加味为主 。每日1剂 , 予3次煎服用 , 并嘱多饮水、适度跳动 。疗效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 超复查结石消失 , 肾孟积水消退;有效:疼痛好转 , 患侧肾区叩痛消除 , 尿检正常 , B超示结石下移 , 肾孟积水改善;无效:B超示结石大小、部位无变化 , 肾孟积水等与治疗前无大差异 。结果:治疗3~30天 , 治疗组治愈48例 , 有效16例 , 无效1例 , 有效率98.46%;对照组治愈19例 , 有效29例 , 无效6例 , 有效率88.89%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蔡锡英用桂枝茯苓丸用于石淋或石淋引发肾积水属于气化无力、尿浊沉积成石类型的治疗 , 予桂枝茯苓丸合石韦散化裁 。药用:桂枝15g , 茯苓15g , 赤芍15g , 牡丹皮15g , 桃仁5g , 石韦15g , 滑石15g , 冬葵子15g , 车前子15g , 瞿麦15g , 木通10g , 甘草10g水煎服 , 每日1剂 , 分2次服 , 服后20min原地跳跃10min , 取得较好疗效 。
蔡新风以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三金汤、石韦散加减:桂枝15g , 赤芍15g , 牡丹皮15g , 桃仁15g , 石韦15g瞿麦10g , 郁金15g , 滑石10g , 金钱草50 , 海金砂15g , 车前子15g , 白芍15g , 甘草15go水煎服 , 每日1剂 , 2次分服 , 嘱其服药20min后 , 原地跳跃10min以利结石下行排出 。治肾气亏虚、气化不利证泌尿系结石及伴肾积水 , 疗效显著 。
【病案举例】
潘某 , 男 , 60岁 , 干部 , 1982年11月20日就诊 。患肾结石6年 , 右腰部绞痛24h , 曾因右肾结石于6年前在本院中医科住院3个多月 , 因无结石排出而出院 , 出院后曾屡服中药 , 仍无明显疗效 。笔者观其所服诸方皆以清热利湿为主 , 此次发病是于24h前 , 晨起跑步时感腰部绞痛阵作 , 即在单位卫生室给予阿托品及哌替啶肌内注射 , 疼痛稍缓后来本科求治 。X线拍片示:右肾下结石(约0.5cm×1.9cm) , 并右肾积水 。检查:患者精神萎靡 , 面色无华 , 口味酸臭 , 舌淡 , 舌苔黄腻 , 脉滑数 。笔者认为不应按单纯的湿热内蕴煎熬成石而施清热利湿、化石通淋之剂 , 此乃气化无力 , 尿浊沉积 , 日久化热 , 湿热内蕴而成石 , 治以通阳化气、化瘀除石 , 兼以清利湿热之剂 。遂用桂枝茯苓丸合石韦散化裁 。药用:桂枝15g , 茯苓15g , 赤芍15g , 牡丹皮15g , 桃仁5g , 石韦15g , 滑石15g , 冬葵子15g , 车前子15g , 瞿麦15g , 木通10g , 甘草10g水煎服 , 每日1剂 , 分2次服 , 服后20min原地跳跃10min 。服药22剂后 , 排出1枚约大花生仁大之咖啡色釉皮样结石 , 表面光滑明亮 , 再行线拍片:未见结石及积水 。
按:桂枝茯苓丸一方曾被多家理解为活血化瘀及化瘀除癥之剂 。
根据其组成 , 笔者认为本方除具有化瘀作用外 , 方中桂枝通阳化气;茯苓扶正固本;牡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 , 诸药合用 , 使阳气通畅而瘀块得行 , 瘀去又不伤正 , 故为治疗气化无力而致瘀积之良方 。
用量方面 , 应遵古训 , 诸药等量而用 。石淋多为湿热蕴结、尿液煎熬所致 , 临床医者多投清利湿热之剂 , 笔者认为:肾气不足 , 气化无力 , 尿浊瘀积 , 日久化热入络而尿血 , 因肾瘀 , 水之下源不通 , 积于肾而致肾积水 。故临证千变万化 , 皆因气化不利而致 , 故应用桂枝茯苓丸效果显著 , 诸症得除 。结石多由肾气不足 , 气化不利 , 使尿浊结而成石 。但临床不宜使用补肾气之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 因既已成石 , 必然瘀滞已久 , 难免化热结湿 , 而内蕴湿热 , 服上药必助热恋邪 , 使湿热更甚 , 诸症愈重 。故非通阳化气祛瘀化石之品不行 。结石证多见血尿 , 有的医者见血尿则不敢通瘀行滞 , 而本证的血尿与“所以血不止者 , 其癀不去故也 , 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所指是非常相似的 , 理应使石去肾安 , 血方止 , 否则是徒劳的 。因而在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石淋时 , 所有血尿证者 , 除甚者 , 笔者很少止血 , 反而将通瘀之品增量 , 多能在短期内使痛消血止 。通观石淋一证 , 除并发肾积水者不难诊为肾气不化外 , 多数患者无明显肾气不足、湿热蕴积证 , 此类患者皆属肾气不足而致结石因为年龄、营养条件或其他因素而使其虚证不显著 , 故均应投以通阳化气之品 , 若投清热利湿、化石通淋之品 , 则收效不著 , 且复发率甚高 , 此乃肾气未复之故也 。
李某某 , 女 , 39岁 , 农民 , 1994年8月15日急诊入外科住院 。
1994年8月19日中医会诊: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 , 形体瘦弱 , 左下腹绞痛 , 呈阵发性 , 并向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 , 左下腹疼痛拒按 , 左肾区扣痛 , 舌淡苔白腻 , 脉弦滑 。3年前曾有类似病史 , 尿分析:蛋白(+) , 红细胞(+++) 。1994年8月17日腹部平片示:左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可见0.3cm×0.5cm结石影 , 诊断:左侧输尿管下端阳性结石 。人院后西医曾以抗炎治疗 。处方:桂枝15g , 赤芍15g , 牡丹皮15g , 桃仁15g , 石韦15g , 瞿麦10g , 郁金15g , 滑石10g , 金钱草50 , 海金砂15g , 车前子15g , 白芍15 , 甘草15g水煎服 , 每日1剂 , 2次分服 , 嘱其服药20min后 , 原地跳跃10min以利结石下行排出 。服药3剂后 , 诸症减轻 , 腹痛消失25日查尿分析正常 , 继服上方5剂 , 于8月29日复查腹部平片 , 结石影消失 , 共服8剂 , 诸症消失 , 痊愈出院 。
按:石淋病因不同 , 因此不能单用一法一方治疗 , 必须根据病情而辨证治疗 。几年来 , 笔者根据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原则 , 用桂枝茯苓丸为主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及肾积水 , 属肾气不足 , 气化不利 , 尿浊沉积成石之本虚标实证 , 取得了病程短、疗效明显的效果 。此方曾被多家理解有活血化瘀之效外 , 其实尚有扶正通阳化气利水之功 , 方中桂枝能通阳化气 , 茯苓扶正利水;牡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 , 诸药同用 , 使阳气通畅 , 水湿得以正常运行 , 气行则血行 , 血行则瘀去 , 再配以排石之品 , 结石去肾积水亦随之消失 。
推荐阅读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肾功能不全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慢性肾炎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多脏器囊肿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顽固性腹水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便秘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神经性呕吐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胃体息肉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夜间胃痛医案、配方
- 石榴健胃丸功效与作用 石榴健胃丸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