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将“死亡卫星”送入“坟墓轨道”,领先于欧美各国


中国成功将“死亡卫星”送入“坟墓轨道”,领先于欧美各国


文章图片


中国成功将“死亡卫星”送入“坟墓轨道”,领先于欧美各国


文章图片


中国成功将“死亡卫星”送入“坟墓轨道”,领先于欧美各国



世界上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是在1957年10月 。 苏联人造卫星sputnik 1号进入了尚未开发的宇宙空间轨道 。 之后过了5个月 , 美国于1958年2月发射了“探险者1号” , 冷战的舞台扩大到了宇宙空间 , 两大阵营的宇宙开发竞争正式开始 。
此后 , 法国于1965年成功将人造卫星送入轨道 , 日本于1970年将“大隅”号送入太空 , 中国也于同一年将“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 。

【中国成功将“死亡卫星”送入“坟墓轨道”,领先于欧美各国】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65年来 , 世界各国竞相发射人造卫星 。 到2021年12月为止 , 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大约1万2000颗人造卫星 。 但是 , 人造卫星由于燃料和电池耗尽、设备老化等原因 , 寿命只有几年 , 最长15年 。
另外 , 让人遗憾的是 , 在轨道环绕过程中发生故障 , 在到达使用寿命之前无法使用的情况也不少 。 这样的“死亡卫星”加上包括火箭等残骸在内的庞大数量的宇宙垃圾(空间碎片)占据了地球附近的轨道 , 与现役卫星相撞的危险性正在提高 。

如果让“死亡卫星”脱离环绕轨道坠落 , 进入大气层 , 大部分残骸都会燃烧殆尽 。 但是 , 让所有卫星都进入大气层进行处理 , 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 因此 , 为了不与环绕对地同步轨道的其他现役卫星发生碰撞而产生宇宙垃圾即空间碎片 , 将其移动到距离地球同步轨道300公里、高度约3万6000米的“墓地轨道”是国际规则 。
到目前为止 ,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死亡卫星”利用剩下的最后燃料自行向“坟墓轨道”移动 , 但中国最近成功地进行了新方法的实验 。 那就是捕获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不再使用的卫星 , 将其移动到远离地球的“坟墓轨道”的技术 。

根据美国ExoAnalytic Solutions 1月下旬公布的分析结果 , 中国的“SJ-21(实践21号 , 2021年10月24日发射的实验卫星)”于1月22日无法使用 , 据悉接近并捕获了被视为废弃的中国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二号卫星 , 将其从被卫星拥塞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移出 , 拖入“墓地轨道” 。
西方国家也在研究通过其他卫星将其拖入“墓地轨道”的技术 , 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此项技术研究成功的国家 。 将“死亡卫星”安全送入“墓地轨道”的“SJ-21” , 随后在靠近地球的空间返回其原来的地球同步轨道 。

近年来积极致力于宇宙开发 , 频繁地发射运载卫星的火箭 , 实施月球探测 , 建设自己的宇宙研究站实施活动 。 在去年2021年 , 在一年内向宇宙发射了55枚火箭 , 这是历史上发射火箭最多的一年 。 然后 , 同年4月宇宙空间站的核心模块“天和”号发射 , 6月载人宇宙飞船“神舟12号”与其成功对接 。
今年以空间站的建成为目标 , 计划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和货物运输船等共6架飞船 。 因此今后 , 中国也将成为宇宙开发领域的中心 。 我们将越来越辉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