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盗汗医案
【病案举例】
案1
牛某,男,64岁 。1989年1月9日就诊 。夜寐盗汗3个月 。
患者3个月前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致头痛身痛,恶寒咳嗽,夜寐盗汗,身如水洗,心悸不安,神疲倦怠 。某院诊治,给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洁霉素针剂肌肉注射 。口服速效感冒胶囊等药治疗后,其恶寒、头身痛、咳嗽之症消失,而遗有盗汗未除,其汗势如淋似浴,衣被皆湿,伴见神疲倦怠、心悸不安 。曾先后服用当归六黄汤、归脾汤、玉屏风散等中药治疗效不佳 。诊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口唇及舌质暗,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涩 。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当归18g,红花9g,桃仁10g,生地10g,川芎9g,赤芍9g,牛膝9g,桔梗6g,枳壳6g,甘草3g,黄芪30g
水煎服 。药进3剂,汗势大减,余证亦见好转 。继进3剂,盗汗即止,诸证痊愈 。
按语:此例患者虽经滋阴降火、补养气血、固表止汗等治疗,效罔然,殊不知瘀血作祟亦能令人盗汗瘀血阻滞,气血阴阳失调,入睡时卫阳不得潜藏达里而滞留肌表,迫津外泄即汗出 。若补益气血,固表止汗,则实其所实;若滋阴降火则瘀滞胶结,气机不畅,病势愈陷愈深 。故以血府逐瘀去升散之柴胡,佐加益气固表之黄芪,使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瘀去气行,阴平阳秘,气血调顺,经脉畅利,津液循常道而行,心液自归其宅而不外泄也 。
案2
马某,男,54岁 。1991年2月17日就诊 。患者主诉夜睡盗汗已4个月 。4个月前因起居不慎,感冒风寒,以致头身疼痛,咳嗽,寐时汗出,身如水洗,心悸不宁倦怠乏力 。经某院肌注柴胡、鱼腥草针及青霉素,口服感冒通、重感灵,表证皆除,而遗有盗汗,势如浴淋,衣被皆湿,伴见神疲倦怠,心悸不安 。曾在某医院拍X线胸片,无任何阳性结果 。化验:血沉10mm/h,Hb120g/L,WBC8.0×10/L,N68%,L32% 。他医按阴虚
盗汗给予知柏地黄丸及归脾丸口服,疗效不佳,故前来求余诊治 。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唇色暗,舌暗紫,苔薄而润,脉沉细涩 。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20g,桃仁10g,川芎9g,生地10g,赤芍10g,桔梗6g,牛膝10g,枳壳5g,黄芪20g,党参15g,甘草5g
4剂,水煎服,汗势大减,余症亦好转 。守上方再进5剂 。
三诊时盗汗已止,诸证悉除,其病愈矣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盗汗医案】按语:此病虽经滋阴降火、益气养血等法治疗,但疗效罔然 。《医林改错》云:“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 。”瘀血阻滞,气血阴阳失调,寐时卫阳不能潜藏达里而留滞于阳经,迫津外泄而致盗汗 。若用益气养阴法则实者愈实,若用滋阴降火法治之,盗汗不仅不除反而易伤中阳,故难获佳效 。取血府逐瘀汤去升散之柴胡,加参、芪益气固表,使活血而不损耗气血,祛瘀又能生新 。瘀去新生、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心液自归其道而不外泄,故盗汗自止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夜间骨蒸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天亮出汗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声带小结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慢性咽炎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慢性鼻炎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舌麻舌痛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口臭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梅尼埃综合征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耳鸣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