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手足口病医案

手足口病,亦称手足口病综合征,是以手、足和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儿童病毒性皮肤病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夏、秋季发病率高 。
现代研究证明,本病的发生与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有关,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
中医学无此病名,依据临床证候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 。由于外感时行邪毒,经口鼻而入,客蕴肺脾波及营分,外发肌肤而成 。治疗本病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治疗大法 。
【临床应用】
张氏4应用加味解毒散治疗手足口病5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岁,平均3.5岁;男性36例,女性22例;发病至就诊日期最早者仅1天,最迟者5日,以2~4天就诊者最多 。治疗方法:均投以加味解毒散(黄芩、黄连、栀子、黄柏丹皮、生地、甘草、金银花、连翘)口服,1~2岁每次0.5g,23岁每次1.0g,3~5岁每次1.5g,每日3次 。轻者服2天可愈,重者服3~4天减轻,5~6天治愈,疗程为2~5天 。治疗结果:58例全部治愈 。
按:本病感受的邪毒为特殊的疫毒之邪,这种湿热之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病初毒热伤及肺脾,导致肺卫失和而见发热、流涕、轻咳、咽红等感冒症状 。重者出现吐泻等脾伤证候,继而毒热入血,循行全身,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邪伤脾则手足口受邪而热,热郁为疹,毒透成疱,引起手足口部位发生红疹渐变水疱,并且出现口痛、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以及手足痒痛等征象 。由于湿热邪毒内扰脏腑、气血所致,故“湿热之病,清利乃解”治疗原则应采取清热解毒化湿法 。加味解毒散方中黄芩、黄连、黄柏均为清热燥湿药,善泻三焦之火,使热从膀胱而出,导火下行,泻火方能解毒;又加辛凉之金银花、连翘,使热从表解,又能解毒;丹皮清血中热而活血;生地黄、甘草滋阴生津,并佐苦寒伐胃之品,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化湿除疹之功 。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手足口病医案】【病案举例】
刘某,女,4岁,1998年7月3日初诊 。患儿发热3天,皮疹2天,发病时发热,体温38℃,鼻流清涕,打喷嚏,咽红,发病第2天发热仍在38℃左右,皮肤出现皮疹,口腔内分布于舌边、咽峡部位,手掌、足跖亦有皮疹,偶见于臀部,皮疹呈红色丘疹,半天时间速变水疱,疱色白而透明,第3天微热(37.2℃),口腔疱疹破溃而,。
形成小溃疡面,疱周色红而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大便干,小便黄,舌红黄腻,脉滑数 。诊断:手足口病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 。方药:加味解毒散(黄芩、黄连、栀子、黄柏、丹皮、生地、甘草、金银花、连翘)1.5g,日3次口服,服药5日诸症消失,病情痊愈
按:本方散剂方便于小儿服用,与其他口疮方比较,其清热解毒力更强,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故治疗手足口病取效更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