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汤加减治黄褐斑医案、配方

黄褐斑
黄褐斑是发生于颜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常见于妇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与妊娠、妇科疾病、口服避孕药、慢性肝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常在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 。黄褐斑属于中医“黧黑斑”范畴,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各地报道方法很多,但均不易获痊愈 。近年根据其以血瘀为病理基础的特点,采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临床应用】
刘氏用本方加减治疗黄褐斑30例 。治疗方法:基本方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地黄(血热用生地,虚寒用熟地)、川芎、当归、芍药(养血用白芍,化瘀用赤芍)、桃仁、红花、桂枝、僵蚕 。加减:月经先期去桃、红,加丹皮、黄芩;后期加肉桂、炮姜;先后不定期加柴胡、香附、菟丝子、枸杞子;痛经加元胡、乌药、川楝子;闭经或肌瘤加三棱、莪术、丹参、益母草、昆布、海藻等;带下多者加二术、茯苓、椿皮 。若兼其他症者可随症加减 。结果:治愈7例(23%),显效11例(37%),有效4例(13%),无效8例(27%),总有效率73% 。陈氏等报道治疗本病50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基本处方组成:桃仁9g,红花9g,当归18g,川芎12g,赤芍12g,生地黄15g,香附12g,白芷12g,益母草15g,珍珠母30g,蝉蜕6g 。兼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经行量少色淡、唇舌色淡等气血虚弱表现者,酌加黄芪15g,党参12g,阿胶9g(烊化);兼有胸胁胀满、情志抑郁、经前乳房胀痛、行经不畅等肝气郁滞者,酌加柴胡9g,木香6g,合欢皮10g;兼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等肝郁化火表现者,酌加丹皮9g,栀子9g,白菊花10g;兼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等肾阴不足表现者,酌加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山萸肉12g,地骨皮20g.对照组用维生素C0.2g,口服,每日3次;外用3%氢醌霜薄薄涂于面部皮损处,每日早晚各1次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对月经不调等全身症状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张氏15治疗本病45例 。基本方:当归30g、桃仁、红花、川芎、白芍、熟地各10g 。随证型加味:单纯血瘀型加莪术、赤芍、丹参;兼肝郁型加柴胡、郁金、香附,兼宫寒型加艾叶、小茴香、泽兰、益母草;寒重加肉桂;兼肾阴虚型加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兼脾虚型加黄芪、白术、党参 。结果:治愈:面部褐斑全部消失,与正常肤色相同,并不再复发,计28例;好转:面部褐斑大部分消失或颜色减退,或偶有复发,计16例;无效:面部褐斑无变化,计1例 。
总有效率97.8% 。治疗时间最长120天,最短15天,平均33.6天 。袁氏6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本病42例 。全部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即: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白芍 。气滞重者加柴胡、青皮、香附;阴虚有火加玄参;肾虚加龟板、旱莲草、桑寄生、杜仲、川断;气虚加人参、黄芪;血瘀重者加益母草、少量大黄等 。同时用粒子喷雾机每周净面及给面膜一次,对照组以单纯皮肤净面粒子喷雾后给面膜 。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12例,无效30例 。刘氏1用本方合柴胡疏肝散配合倒膜法治疗本病100例,基本处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各10g,熟地15g,赤芍、柴胡、枳壳、香附各9g,山茱萸15g肾阴不足加生地15g,女贞子10g;肝郁热重者加山栀子、菊花各10g;肾阳不足加炮附子9g,菟丝子10g;月经不调瘀血重者加益母草15g,泽兰10g结果:治愈:面部黄褐斑消失,肤色恢复正常,随访1年内未复发者25例;显效:黄褐斑面积较治疗前消退60%以上,色度较治疗前降低2度以上者50例;有效:黄褐斑面积较治疗前消退40%以上,色度较治疗前转浅1度者20例;无效:黄褐斑面积和色度较治疗前后无变化者5例 。
【病案举例】
1.王某,女,39岁 。1995年6月8日初诊 。患者面部出现黄褐斑3年,以颊、额、鼻中部为多,并伴有皮肤粗糙,月经量少,有血块,腰酸乏力,胁痛,舌边紫黯,苔薄白,脉弦 。予以上方中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各1g,熟地15g,赤芍、柴胡、枳壳、香附各9g,山茱萸15g)加益母草15g配合倒膜法治疗1个月后,褐斑明显缩小变浅,边缘不清,继以原法治疗1个月,褐斑全部消退,面部皮肤红润光泽,兼症亦除,随访1年无复发 。
2.王某、女性,30岁、已婚 。生育半年后颜面部出现黄褐斑,前来就医时见全面部黄褐斑,以额、颧口周、鼻部为甚,呈深褐色,日晒和月经来潮前加重,伴有痛经,腰背酸楚,少腹胀痛,月经量多,色暗兼见血块,且平素性急易怒、大便干燥 。舌质暗红、尖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 。以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一个月后,黄褐斑明显减退,月经量、色、质渐正常,又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两个月,颜面部黄褐斑消失随访一年,黄褐斑未再出现 。
3.患者,女,36岁 。1991年10月初诊 。患者月经错后,四五十天一至,经前乳胀,经量少,色紫有块,常感头晕眼花,面颊部有对称状褐色斑2片,每片均约2cm×3cm大小 。舌淡有瘀点,脉弦细涩 。诊为血虚肝郁致血滞胞宫及面络 。治当养血疏肝,化瘀软坚 。处方:当归30g,白芍12g,川芎10g,柴胡12g,薄荷6g,熟地15g,桃仁、红花各0g,三棱12g,鸡血藤30g,香附10g,桂枝6g,僵蚕10g,牛膝15g经前去三棱、牛膝等 。共服40剂 。于1992年2月11日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面部褐斑基本退尽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黄褐斑医案、配方】4.訾某,女,21岁 。1991年5月4日就诊 。颜面黄褐斑1年余,曾服维生素C、六味地黄丸等,皆收效甚微 。症见两颊部蝶翅状深褐色斑片,边缘清晰,面部亦有弥漫性浅褐色斑片,伴有经期超前,量多,色紫,质黏稠,有块腹痛作胀 。舌微紫,脉涩 。证属血热夹瘀 。治拟凉血活血化瘀方药:桃仁、郁金、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丹参、香附、益母草各10g,生甘草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二诊时,黄褐斑颜色变浅,月经来潮正常,腹痛好转,迄今未见复发18按:黄褐斑病用逍遥丸、六味地黄丸治疗,是常规用药 。此案据脉证分析,属血热夹瘀,治拟凉血活血化瘀法,药证相符,故而收效满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