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 , 中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 , 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透露 , 在深空、深海、室内、地下构建统一的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是目前重点攻关的方向 。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 , “中国的北斗”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 。 杨长风表示 , 北斗系统是按照服务全球的标准来建设的 , 可为国际社会提供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免费服务能力 。
“嫦娥探月”让神话变成现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 美丽的仙女“嫦娥”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内 , 怀抱玉兔俯视着人间 。 1978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送给中国一份神秘的礼物——从月球采回的岩石样品 。 这块只有指尖大小 , 重量仅有一克的月岩 , 在中国航天科研人员的心头激起难以平复的涟漪 。
2004年 ,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 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 3年后的10月24日 ,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 经历12天的长途飞行之后开始绕月飞行 。 2008年11月12日 , 中国发布了由“嫦娥一号”拍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包含月球南北两极的高清全月图 。
2010年10月1日 , “嫦娥二号”卫星被送往月球 。 它采用更加先进的照相器材 , 对月球表面进行分辨度达到1.3米的观测任务 。 当全世界为中国连续成功发射两颗探月卫星而惊叹时 , 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在紧张地进行“嫦娥三号”最后的调试 。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份录音档案 ,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的时候 , 地面指挥中心曾对宇航员说 , “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 , 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 。 ”宇航员回答:“好的 , 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 。 ”
2013年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玉兔”送到了月球 。 如今 ,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通过 , 将“玉兔”月球车跑过一圈的地方命名为“广寒宫” 。
此后 , 2018年5月21日 ,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全球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 为人类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 。
2020年11月24日 , 中国“探月工程”迎来收官之战 。 “嫦娥五号”踏上了赴月采样并返回地球的行程 。 12月17日 , 随着“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回到地球 , 这次难度最大的任务宣告成功 。 从当初获赠1克月岩到自主采集1700多克月壤 , 中国航天人奋斗了42年 。
“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 , 中国圆满完成了从奔月、绕月、落月到返回的整个“探月工程” 。 它的意义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电中所说 , “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 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 。 ”
“祝融”叩开火星的大门 2000多年前 ,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曾作长诗《天问》 , 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探索自然、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坚韧与执着 。 2020年7月23日 , 中国以此诗命名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踏上了探寻火星真容的漫长旅程 。
经过近7个月的航程与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 , 2021年5月15日 , “天问一号”降落火星表面 。 虽然中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 , 但“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格外艰难 。 一方面火星环境比月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加遥远 , 通信单程延时会达到20分钟左右 。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对整个着陆过程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 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了这项风险最高的操作 。
成功着陆后 , “天问一号”释放出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命名的“祝融”号火星车 , 开始探测火星的任务 。 到迄今为止将近一年的火星漫步中 , “祝融”号行进了超过1500米 , 发回大量有关火星地表环境与地质特征的图片和数据 , 为人类了解火星提供了宝贵资料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世界航天史上 , “天问一号”与“祝融”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 而且一次性成功实现了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 , 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 , 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
营造人类太空的新家园——“天宫” 2021年4月29日 , “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 宣告中国开启了组建空间站的时代 。 “核心舱是空间站负责控制的最重要的舱段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道 , “我们在空间站构型布局上进行了精心设计 , 以保证空间站具备更强大的科学和应用能力 。 ”
推荐阅读
- 回顾神舟十三号的太空之旅
- 肿瘤,一年内复发和三年内复发有什么区别?
- 同样是脊椎动物,为何不同动物的脚趾数量天差地别?
- 世界4大“怪人”未解之谜,它到底来自什么地方?一个比一个神秘
-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南非可以合法狩猎狮子
- 出差太空,返回地球,王亚平发第一条朋友圈
- 2元新币本周发行,空间站纪念币确定时间?航天钞正在回暖
- “回到地球感觉真好”,女航天员发朋友圈,调皮之中吐露一个细节
- 陈根:顺利返回的航天员,带来了中国空间站的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