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22临沧深度茶山行丨冰岛现状、昔归藤条、曼岗石生和神秘的绿水塘( 三 )


但在云南茶历史上 , 勐库茶却赫赫有名 , 很多民国时期茶叶相关资料中均能见到它的身影 。
双江大面积开始种茶 , 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 那时彭锟主政双江 。 通过30多年的努力 , 1930年前后 , 勐库茶名扬全省 。

冰岛老寨茶芽
在1934年发表的褚守庄《云南之茶业》 , 就有勐库茶相关记录:“该县年产茶壹万担 , 多数运销四川叙府 , 少数运销缅甸、腊戍及本省中甸 , 维西等处 。 ”
在1937年发表的《云南双江之茶业概况》一文中 , 作者彭桂萼写到:“双江茶 , 又名勐库茶 , 味极美 , 色极鲜 , 倡种于三十年前 , 年约出产一万担 。 ”
1940年 , 时任云南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郑鹤春在1940年发表《云南之茶业》中 , 也记载了双江茶叶的情况:“(双江县)双江即为昔时之得党 , 上改心上寺于东 , 四排山踞于西 , 合以北部之猛库 , 中部之猛猛两坝子 , 为全县辖地 。 民国十七年设治 , 以猛库大河及小黑河流贯境内故名 。 土质肥沃 , 物产丰富 , 其主要农产 , 除稻米、棉花、甘蔗、紫梗外 , 以产茶最著 , 即所谓猛库茶也 。 该县种茶 , 始于光绪二十五六年 。 由于彭氏之提倡 , 茶种来自佛海 , 系大山茶 。 产地以北区之公龙、班高、户赛、邦南、猛库为最著;西区之邦改、邦木、邦协、歪怕等次之;东区之章外、东弄等处为数甚微;而西区之栽培制造 , 均较认真 。 全县年产的一万余担 , 其中是十之八九运云县、下关 , 销四川及本省 。 十之一二销猛定、耿马、施甸、保山一带 , 县城设茶消费税查验所 。 ”
从上述的历史文献资料中 , 不难看出 , 勐库茶在民国时期就很出名 。 在民国的资料中一般都是以“勐库茶”来统称 , 而不以具体的村寨来作为茶叶品质的判断 。 哪怕在涉及更为具体的《云南之茶业》一文中 , 均未提到冰岛(丙岛或槟岛) 。

冰岛老寨成熟叶
建国后 , 勐库茶一直默默奉献 , 作为滇红茶主要产区 , 作为原料提供地 , 勐库茶制成的滇红茶 , 行销全世界 , 可是知道勐库的人 , 寥寥无几 。
“冰岛”作为茶品名称 , 出现在勐库茶的包装上 , 要到04年左右 , 和彭锟主政双江 , 提倡种茶 , 100年倏忽而过 , 而冰岛茶能发展到今天的高度 , 怕是彭锟所无法想象的 。
冰岛新势力:和饮号、午一、阿福哥
冰岛老寨广场附近的核心茶园 , 是冰岛茶企业实力展示舞台 。
树 , 还是那几棵树 , 而树上的牌子 , 却换了一轮又一轮 。
有的企业在耕耘 , 有的企业在退出 。
勐库镇上 , 冰岛阿福哥的宣传牌随处可见 。 这些宣传牌 , 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一种神话:新一代的冰岛茶商 , 借助互联网平台 ,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 。 冰岛不再是那个籍籍无名的小山头 , 而成了普洱茶财富的应许之地 , 有人借助新平台、新渠道 , 快速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 一时风头无二 。
而和饮号和午一代表着另一种全新力量 , 新一代的年轻茶人 , 用新思路、新方法 , 和前辈们一样用心经营普洱茶 。


和饮瓦舍局部 , 和饮号供图
和饮号作为新兴品牌 , 在掌门人李懿树的带领下 , 一群有想法有办法的年轻人 , 团结友善 , 敢想敢干 , 志在把家乡的一杯好茶 , 传递到更多人的面前 , 玩出新意 ,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求索有得 。


午一冰岛老寨茶空间

午一正在打造的茶创园
午一茶在冰岛村的茶空间及新打造的厂区 , 让人耳目一新 。 坐在冰岛老寨午一绝美的茶空间中 , 坐对青山 , 让人流连忘返 。
还有许许多多企业在不断成长 , 和冰岛老寨的茶树一样 , 经历百年 , 生生不息 。
贰·昔归
昔归 , 余世刚供图
关于好多茶区 , 是先知道名字 , 后喝到茶 , 最后才去茶山 , 昔归就是这样的 。
这次临沧之行 , 去了两趟昔归 。
4月6日的时候 , 和朋友阮哥去了昔归 。 阮哥是昔归茶的资深玩家 , 对昔归茶有自己独到认知 。 (关于昔归茶品鉴 , 可参看:一起品茶003丨昔归茶中感受转化与冲泡的魅力 , 临沧茶也可以越陈越香)请他带我去看昔归古茶树 , 对昔归的生态环境做了一个初步了解 。
4月9日 , 与杨凯老师又去了趟昔归 , 去邦东的其他茶园看了看 , 收获颇丰 。 尤其第二趟 , 在茶山上遇到了很多朋友 , 成了大型网友见面会现场 。
昔归茶:海拔最低、采摘最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