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7
如果能够找出原因 , 也可以为之后宇航员的太空工作提供一份参考 , 并且“月宫一号”是将来用于深空探索的 , 宇航员的全部生存都要依靠这个系统 , 如果它在太空中突然出现故障 。 那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无法保证 , 且还有可能不能立刻返回地球 。
基于此 , “月宫一号”的工作人员在系统的测试之余 , 也更加仔细地研究声音的来源 。
图18
他们将整个舱体都检查了一遍 , 因为这个声音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 专家猜测 , 是不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 , 才会发出声响 , 于是他们又留意起了舱体的变量 。
终于 , 经过不懈的观察和研究 , 他们发现 , 当舱体温度发出改变的时候 , 就会发出“咚咚”的敲门声 。 而舱体温度改变 , 影响的就是舱体内壁的材料 , 材料会在温度变化时 , 产生轻微的形变 , 形变的过程中就会发出声音 。
原来 , 在太空飞行的过程中 , 飞行器经过不同的区域 , 外界的温度也是不同的 。 同时 , 舱体内部也可以根据外界的温度 , 实时调整舱体内部的温度 。 温度变化 , 会带动舱体内压力的变化 。 类似于“热胀冷缩”的感觉 。
图19
“神舟五号”的返回舱采用的是一种低密的防热材料 , 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试验 , 为“神舟五号”选定的材料 , 是众多关键技术中的一项 。 有了这项技术 , 可以保证“神舟五号”能够应对太空中恶劣的温度环境 。
哪怕外面已经到了三千度 , 身处舱内的杨利伟仍然可以处于20度的环境下 。 但即使如此 , 面对外太空的温度变化 , 舱体内壁的材料产生轻微形变也是在所难免的 , 不过这仍然在安全限度范围内 , 并不会对宇航员的人身安全有什么影响 。
图20
这个结果对之后的宇航员来说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 不仅对我们国家 , 对国外的宇航员也是如此 。
因为在外太空听到的声音并不是我们国家的航天员才遇到的情况 。 美国比我们遇到得更早 , 早在53年前 , 他们就已经第一个听到了这个“太空音乐” 。
而且还不止一个人 , 如果说神六、神七的宇航员有了杨利伟的指点 , 已经不会慌张 。 那这个世界上能够体会杨利伟心情的 , 大概只有更早之前 , 同样进入太空飞行的“阿波罗10号”的飞行员了 。
图21
但他们却选择隐瞒了四十多年 。
来自宇宙的音乐杨利伟在太空中听到的是由于舱体内壁材料形变引起的“咚咚”声 , 而“阿波罗10号”的飞行员 , 听到的声音则更为复杂 。
这件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1969年5月18日 , 美国宇航员托马斯·斯塔福德、约翰·杨、尤金·塞尔南 , 曾经乘坐“阿波罗10号”飞往太空 , 完成了一次绕月任务 。
图22
也是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 , 才奠定了之后“阿波罗11号”可以完成登月任务 。 著名的“这是个人的一小步 , 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就出自于这次登月任务 。
当时飞行器分为指令舱和着陆舱两部分 , 这次绕月的任务 , 就是把两个舱进行分离 , 然后尝试下降到近月球表面的地方 。
图23
而两舱分离的时候 , 舱内的三位宇航员 , 就突然听到了一段声音 。 那段声音连续不断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 舱内的宇航员将这段声音录了下来 , 打算带回地球之后再做研究 。
当时舱内的三位宇航员 , 心情跟杨利伟是一样的 , 都感觉在空旷的太空之中听到这种声音十分可怕和恐慌 。 但他们在飞行器中并没有通过无线电将这件事传给地面 , 只是将这段声音录了下来 。
图24
回地面之后 , 三位宇航员将这段录音发给了NASA , 出于对接下来的月球登陆任务的考虑 , 为了不影响宇航员的心情 。 他们统一都选择了闭口不言 。
事实证明 , 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 “阿波罗11号”的登月任务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 美国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
一直拖到40多年后的2008年 , 这批神秘的录音才被公布了出来 。 对于这个声音行成的原因 , 外界有很多猜测 , 比如大气和磁场干扰 , 而NASA自己则将这件事解释为舱内的无线电干扰 。
图25
无论是哪种解释 , 似乎都站不住脚 , 就连这个录音的真实性 , 目前都是存疑的 , 毕竟中间已经隔了40多年 。 所以“阿波罗11号”的声音之谜 , 目前还没有任何结论 , 还需要后来的宇航员们继续去太空中探索 。
太空探索 , 一直是我们国家一项重大工程 , 无数人为了这个航天梦前赴后继 , 每一位飞向太空的宇航员 , 也都是带着一定觉悟过去的 。
推荐阅读
- 61年前,美国把一只黑猩猩送进太空,回来后却发现了不对劲
- 我国将建立“近地行星防御”体系?航天局证实,为了应对潜在危险
- 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地球悬在空中为何不会坠落?
- 太阳大耀斑爆发 2025年前后太阳活动达到高峰
- 一部科幻作品,到底怎么才配被称为“硬科幻”?
- 航天服发展极简史,美俄60年了搞出了4代,中国航天服水平如何?
- 疯狂的太空针:61年前,美国为何要向太空发射4.3亿枚太空针
- 长征九号2029年发射,一级并联由16发增至26发,不怕重蹈N1覆辙?
- 时空伴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