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前考古人:打开“人之初”的秘密之盒( 四 )


河北的史前考古 , 近几年成果丰硕 。
旧石器考古方面 , 近180万—125万年的马圈沟确认了16个古人类文化层;距今160万—150万年的阳原石沟遗址再次发现人类用餐场面;阳原马梁—后沟遗址发现了距今80万—35万年前9个文化层;距今20万—16万年侯家窑遗址、10万年前后板井子遗址、7万年前后新庙庄遗址、4.5万年前后西白马营遗址、1.6万—0.8万年前虎头梁遗址群等构建起早期现代人以来古人类文化序列;距今4.1万—3.9万年的蔚县下马碑遗址 , 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考古证据 。
新石器考古方面 , 距今9000年至7000年的康保兴隆遗址 , 是我国北方最早的定居聚落之一;距今约7800年的尚义四台遗址 , 补充了河北北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类型;崇礼邓槽沟梁遗址 , 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河北史前第一城” 。
而这些成果的取得 , 与河北雄厚的史前考古队伍分不开 , 特别是旧石器考古 。
目前 , 全国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共108人 , 其中河北有6人 , 而很多省只有一两人 , 甚至没有 。 此外 , 河北还有七八名经验丰富的阳原考古技工 , 全国很多重要旧石器遗址都是他们最早发现的 。
而且 , 跨学科、跨平台、综合性的合作研究 , 在河北、在泥河湾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展开 。
3月10日 ,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下马碑遗址领队王法岗就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上的下马碑遗址论文内容 , 与河北师范大学考古系学生做了一次线上学术交流 。
在演示文稿的最后 , 王法岗对研究阶段共同合作和给予支持的单位予以鸣谢 , 学术机构的徽标密密麻麻 。
其中不仅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安徽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 , 还有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法国波尔多大学、蔚蓝海岸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古生态与人类演化研究所等国外多家科研单位 。
“河北史前考古正处在最热的阶段 , 泥河湾是开放的 , 河北考古人是开放的 。 河北是史前考古研究的富矿 , 以泥河湾为主体 , 以太行山和燕山为两翼 , 还有很多古人类文化遗迹等待追索发现 , 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谢飞说 。 (文/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 , 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