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牛荷
实验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石 , 一直以来扮演着“人类替难者”的角色 。 在新药研发的临床前阶段和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中 , 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
随着近年来新药研发的持续升温 , 作为配套服务的上游 , 实验动物产业也愈发火热 。 根据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统计 , 预计2024年 , 全球动物模型市场将达到226亿美元 ,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8% 。
火热的市场 , 直接催生了实验动物倍增的身价 。 以猴子为例 , 8年前的食蟹猴单价不足万元 , 如今1只的价格已超10万 , 仍然“一猴难求、有价无猴” 。 作为哺乳类实验动物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小鼠 , 虽然普通小鼠价格便宜 , 但基因编辑类小鼠价格颇为昂贵 , 动辄过万是常态 。
4月25日 , 成立仅4年多的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药康生物” , 688046.SH)正式上市交易 。 这是继南模生物(688265.SH)后 , 科创板迎来的又一家模式动物企业 。
药康生物的核心业务就是售卖小鼠 , 不过 , 这可并不是印象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 而是专门的科研鼠 。 据招股书披露 , 其中最贵的“斑点鼠”(即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 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平均单价超过1万元 。
不过 , 这家企业的上市却引来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 在知乎平台有一则提问——“如何看待南京大学教授靠卖‘基因敲除小鼠’ , 一只11723元 , 年赚近4亿?”目前该问题已被浏览超过438万次 。
一年卖掉60万只 , 营收近4亿
看似稀松平常的小鼠 , 背后却蕴藏着大生意 。
实验动物的种类很多 , 其中小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 , 因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和人类基本一致) , 同时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等特点 , 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 。
药康生物成立于2017年年底 , 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
看似不起眼的小鼠 ,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 , 2018-2021年这4年 , 药康生物累计营收9.02亿元 , 其中2021年的营收达3.94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2.27万元、3474.42万元、7643.35万元、12492.75万元 。 2021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较2020年度分别增长50.35%、63.45% 。
从以上数据来看 , 除了2018年出现业绩亏损 , 2019年至今 , 药康生物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
“即使2018年的净利润是亏损的 , 对药康生物而言并不是真正的赔钱 。 ”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他分析 , 药康生物成立后大规模扩张 , 在南京本部、常州、佛山、成都建有动物生产基地 , 辐射华东、华南和西南区域 , 同时大规模招聘工作人员 , 这些都很“烧钱” , 需要时间收回成本 。
药康生物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商品化小鼠 , 包括斑点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疾病小鼠模型、基础品系小鼠 。
这些小鼠主要流向科研院校、三甲医院、创新药企和CRO(合同研究组织)研发企业 , 且销量逐年递增 。 招股书显示 , 最近1年药康生物的小鼠模型销量约60万只 , 主要包括可用于肿瘤药效研究的免疫缺陷小鼠、人源化小鼠以及糖尿病等小鼠疾病模型 。
从单价来看 , 商品化
药康生物表示 , 斑点鼠大大缩短了交付时间且支付的费用更低 , 同时部分产品为公司首创 , 存在一定市场稀缺性 , 故产品具有定价优势 。
其次是人源化小鼠模型 。 2021年上半年的单价达1794.94元/只 。 基础品系小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疾病小鼠模型这3类小鼠的单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
从商品化小鼠的销售收入来看 , 斑点鼠和人源化小鼠模型的销售收入一共占比将近50% , 尽管这2类小鼠的销量不多 , 但因为单价昂贵 , 也贡献了较高的收入 。
推荐阅读
- 魔王回归? 以色列专家示警:Delta今夏恐卷土重来
- 从“伟大黑暗”开始再说DC宇宙的至高神明
- 平均病死率是流感的7.5倍!新冠病毒,还朝着流感方向去发展吗?
- 加拉帕戈斯陆龟寿命长,繁殖能力强,为什么濒临灭绝了?
- 中国惊爆BA.1.1全新突变+首例XE!全球首个人体试验公开,感染者脑部受损
- BA.1+ BA.2 重组为新变异株XE!病毒专家解析传播力更高?
- AI能够模拟大气物理系统吗
- 全球警报!XE变种出现时,新冠“神药”终于要来了!
- 奥密克戎又变异,混合病毒XE来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