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居然也会被溺水而死?


鱼类居然也会被溺水而死?


文章图片


鱼类居然也会被溺水而死?


文章图片


鱼类居然也会被溺水而死?


文章图片

【鱼类居然也会被溺水而死?】
鱼类居然也会被溺水而死?


文章图片


鱼类居然也会被溺水而死?



人们经常会讨论:没有食物 , 人能活多久?没有水 , 人能活多久?但从来没人问 , 没有空气的情况 , 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空气的话 , 憋气一结束就不行了 。
氧气在空气中约占21% , 这就足够支持陆上生物的活动了 。 吉尼斯世界水下憋气的记录的历代创造者 , 都会在开始前 , 吸上一大口纯氧 , 憋气的时间就会大幅度提升 , 目前最高记录保持着已经达到了24分钟了 。

可以说除了厌氧生物 , 其他生物没氧气就不行 , 鱼类当然也是一样 , 标题看起来很玄乎 , 其实也不过是鱼类在水中缺氧情况的详解 。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 那么就代表水中就有可供呼吸的氧气的了吗?水分子可是非常稳固的 , 鱼类真正用来呼吸的 , 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分子 。 就像把咖啡融化进热水一样 。 这么一来 , 只要让氧气分子溶解在水中的量减少甚至消失 , 就可能会使鱼类缺氧 。

养鱼的朋友时不时就会给鱼打氧 , 打氧的原理是利用气泡在水里运动和破裂造成水和空气更大限度接触 , 也就是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
打氧就是为了应对一样会让水中的氧原子数量减少的情况 , 比如:鱼的密度太大;高温阴雨天气导致的气压低;天生对氧气需求大的鱼等等情况 。 而在大自然中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 , 下面让我们展开说一下 。

密度大导致的缺氧
人工饲养的鱼塘中经常能看到许多鱼探出水面呼吸 , 原因就是密度过大 , 而且饲养者未及时打氧 , 溶解进水中的氧原子供低于求 。
还有一种生物缺氧也有密度有关 , 热带地区的一些河流或者水塘中 , 藻类因为温度的适应会疯长 , 生的越大 , 死掉之后的遗留物就越多 , 水中的细菌这下子就忙了 , 疯狂的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来分解这些藻类遗留物 。 (本文由狸猫之一编写)水中的氧原子被过度的消耗 , 受苦的就是鱼类了 , 所以很多热带鱼类进化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手段来呼吸 , 比如大名鼎鼎的肺鱼和需要浮出水面吞氧的巨骨舌鱼 。

低气压导致的缺氧
阴天的时候 , 时不时有些老人家就会觉得腰酸腿痛?这就是低气压导致的 。 低气压会使得空气中的氧原子变少 , 这些老人家们氧气有些缺失后 , 身体机能就会下降 , 关节处就容易酸痛 。

鱼类也有点这个意思 。 空气中的氧原子减少 , 溶解进水中的 , 自然也会降低 。
封闭导致的缺氧
结冰的湖面上 , 人们砸出一个个冰窟窿 , 有时候就有鱼会跳出来自投罗网 , 这可不是因为他们傻 。 湖面被冻住了 , 氧原子缺少溶解进水的接触面 , 水中的氧气自然会降低 。 憋的要死的鱼儿们找到一个洞直通水面 , 肯定激动的不行 , 一下子就跳了出来 。

刚才说到的生物缺氧 , 如果水中的藻类多到离谱 , 盖住了水面 , 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

综上所述 , 鱼类被“淹死”是很有可能的 , 而且还花样繁多 。 也许有一些网络上的“走心”文案会以此为题材 , 然后咱就用科学角度来阐述 , 是不是逼格就高了起来 。

参考资料文献:
1-孙权. 我国淡水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探析[J
. 科学技术创新 2010(7):209-209.
2-冰上捕鱼——百度百科
3-溥奎.植物地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