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去火星定居, 也可以绿化撒哈拉大沙漠( 二 )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信息化 , 自动化的巨大进步帮助下 , 发电效率不断突破 , 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 光照充足地区发电上网单价突破0.1元每度 。
当下能源问题的瓶颈是储能问题 。
如何从当前纷繁复杂的技术门路 , 众说纷纭的技术前景中找到真正的技术路线?
能源革命的本质是经济学问题 , 当前储能技术路线的筛选也是从度电成本 , 能源利用效率这两个方面下手 。 如何投机取巧地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怎么样投机取巧呢?
首先 , 改变规则 , 能源的成本很多规则成本 。 比如税费 , 环境保护措施 , 安全要求 。
其次 , 将成本分为三份 , 度电能源成本 , 度电装置成本 , 度电生产维护环节成本 。 比如建设抽水蓄能工程的投资 , 新能源增程汽车购置成本为度电装置成本 , 抽水所需电力 , 增程器燃料为度电能源成本 。 抽水蓄能运维 , 增程汽车燃料更换使用过程为度电生产维护环节成本 。 本文将告诉您如何将度电装置成本变为了0元的方法 。
第三 , 效率很重要 , 却忽略了最终效益才是重要要 , 效率是次要的 。 从STS (solar to service , 太阳能转化为服务生产生活的效率) , 甲醇/二甲醚 , 并比不上电解水产氢气 。 但是当你把甲醇/二甲醚作为长周期储能 , 备用能源场景下 , 如增程汽车的燃料 , 在0.15元每度电生产甲醇/二甲醚 , 其效益比电解氢高 , 单从氢气 , 甲醇二甲醚的长周期存储成本来看 , 氢气就输了 。 抽水储能的效率只有75~80% , 远比电化学储能95%低 。 当你发现 , 度电成本低至0.15元 , 大规模储能频率必须按天 , 一天或几天 。 在这样的情况下抽水储能综合效益会比电化学储能高 。 为什么呢?抽水储能单位功率成本乘以效率再除以时间的效益比电化学储能高 , 因为多损失15~25%电能的成本 , 比时间成本更省钱 。
上面这些简单的良言 , 需要数据的支撑 。 更多的数据可以查阅作者更多的文章 。
本文通过举2个例说明 , 如何利用上面三点能源发展变革规律 , 构建当前迫切需要的储能系统 。
改变规则的使用案例 , 不让中国的水白流 , 以水抵税的调水储能政策 。
当前的抽水储能 , 直接收益只有抽发电价差 。 而水资源在抽水储能电站中进行了不停调配 , 其调配方式是上下高低水位调配 。 如果我们能够将水资源在地理空间 , 旱涝季节调配 。 那么产生的直接收益将能够降低储能成本 。 而这一点主张需要改变一个规则 。 就是调配后的水资源需要有收益 , 收益需要有消费者 。 比如将三峡水抬升到450米 , 长江分流到黄河下游 。 有华北平原数亿消费者买单 , 其调水收益远高于储能发电收益 。 但如果往新疆 , 撒哈拉沙漠调水 , 旱涝季节调配水资源是没有消费者买单的 。 这时候就需要改变法则 。 什么样的法则呢?
以水资源调配抵扣税费 , 我们知道电费里的税费超过18% 。 如果规定往新疆调水 , 能够减免电力税费最多15% , 那么在收益率足够高的情况 。 中国海拔1800米以上的水资源将会被调水储能电站抽到新疆 。 撒哈拉沙漠也会在资本的力量下完全变为绿洲 。 而水资源到达干旱地区产生的收益 , 远比减税的成本高 。 这是划得来的规则改变 。
调水储能的两种方式 1地理空间调水


如上图示可以通过工程技术将三峡水抬升450米后输送到华北平原 。 其吨水收益在0.25元 , 发电效率在0.7 。 抽水0.3每度电 , 发电0.5每度情况下可以有700~1500亿工程预算商业化运营 。 在引入以水抵税政策后 , 投资回收期低于25年 。 成本回收后水费将为0元 。
2 跨时间调水旱涝季节调配水资源 。
长江珠江下游在非雨季时 , 也存在缺水的情况 , 雨季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 如果只是靠自然河道建大坝防洪 , 其防洪能力有限 。 建大坝发电站造成的库区淹没了大量土地 。 有没有办法实现既能防洪抗旱又不用淹没大片土地的办法呢?
抽水储能电站和低成本的光伏发电让这样的方式成为可能 。 最好的方式是在珠江长江上游建立一个巨大的水塔 。 三峡库区流量4500亿吨每年 , 如果在金沙江以上河道 , 湖泊合适位置建立5个200亿吨的水库 , 那么雨季将能存储1000亿吨的水 。 同样存储了超过500亿度电 。 长江下游将不再有洪水旱灾 。
那么实现这样宏大工程的成本是多少?在合适的地理位置下 , 只要6小时抽水量在1亿吨 , 24小时抽水4亿吨的调水储能电站就好了 。 在雨季 , 24小时抽水 , 抽50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