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要复活猛犸象,首批象崽将在北极放生,可能实现吗?( 二 )



之前 , 有研究人员想利用动物的行为影响 , 来试验这些动物在北极冻土区将碳如何保留在地下的方法 , 从1996年开始 , 研究者在西伯利亚的一块苔原地带 , “围起来”一个“更新世公园” , 在上面引入了一批耐寒的麋鹿、野牛、驯鹿、马鹿等大型食草动物 , 然后持续监测这些生物对景观的影响 。 在随后的监测结果中 , 研究者们发现 , “更新世公园”区域内一定深度下的土壤温度 , 要比同纬度、相同深度其它区域土壤的温度偏低5-10摄氏度 。

之前的这个发现 , 为美国新创业公司“复活”猛犸象注入了动力和信心 , 现在关键的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 , 而是经费和时间 。 而经费问题 , 目前有了新的进展 , 包括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多名著名投资人在内的团体 , 向该项目拨付了1500万美元 , 这也确保了该项目可以开始启动了 。
是支持还是反对?
据科学家们研究 , 猛犸象和亚洲象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 , 生活在距今六百万年前 , 这两个物种超过99.9% 的 DNA保持相同 。 不过 , 由于大象基因组数量非常庞大 , 有大约30亿个碱基对 , 因此 , 在“复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基础 , 就是必须筛选亚洲象和猛犸象基因组之间的差异性 , 也就是说要找到至少100万个的差异点 。

在此基础上 , 找到适合的60个差异点 , 主要包括控制血液在低温下保持氧气的能力、控制长毛、控制脂肪沉积等的关键基因差异 , 然后再将猛犸象的相关基因插入到亚洲象的 DNA中 , 同时进行多次基因编辑 , 从而“制造”出能够适应北极寒冷的“替代”新物种 , 就如同数万前至几百万年前的猛犸象一样 。

不过 , 我们应该看到 , 目前任何涉及动物的实验 , 都会面临诸多质疑和挑战 , 尤其是应用已经灭绝动物的基因片段 , 与现存动物的基因进行重组编辑 , 这里面势必会存在着大量与生态、环境、社会以及动物伦理等方面的不同声音 。
支持者认为 ,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利用生物技术 , 来帮助受到生存威胁的濒临灭绝生物 , 同时远期目标还会对减缓全球变暖做出积极贡献 , 是一种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益尝试 。
反对者认为 , 该项目的前期研究基础 , 是基于一种恢复古老草原的片面愿景 , 是一个看上去令人兴奋的假设 , 然而 , 研究人员并未全部了解和掌握猛犸象所在生态系统运转的全部细节 , 而且亚洲象目前所生活的区域都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 如何保障基因编辑后的新物种 , 能够有效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呢?这对于人工“培育”出来的新物种来说 , 是非常残忍的 。

另外 , 全球变暖进程的加快 , 并非能够依靠这些体型巨大的“北极”动物能够组织得了的 , 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 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不下来 , 工农业生产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加以改变的话 , 一切都是徒劳 。
【美国科学家要复活猛犸象,首批象崽将在北极放生,可能实现吗?】笔者认为“复活”猛犸象这一研究的确需要慎重对待 , 一切都应该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基本原则 , 应该将精力和重点放在如何有效保护濒危物种、如何从源头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 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复活”已经灭绝的生物 , 搞不好要引出更大的麻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