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邓宏魁做学问的态度 , 他希望学生们可以懂得: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 , 就是为了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走出推动人类发展的那一小步 。
就像上面的例子 , 邓宏魁早在1996年发现了CCR5这个“帮凶” , 但直到2019年才有了新的突破 , 中间整整过了二十余载 。 如果邓宏魁和他的团队没有坚持下去 , 这个突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出现 。
当然 , 邓宏魁除了是一位富有学术精神的教授之外 , 也是很优秀的导师 。 在培养新一代科研人员 , 带领团队这方面 , 邓宏魁的心胸是宽广的 , 有耐心和有方法 , 用他的话来说:“作为导师 , 我的大门永远向学生敞开 。 ”
在他的理念中 ,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 是导师最重要的职责 。 有时候 , 学生的处境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邓宏魁作为领航人 , 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帮他们认清自己的状况 , 更快地调整方向 。
同时 , 邓宏魁还很愿意帮助他的学生 , 克服自身的弱点 , 针对不同学生 , 不同的问题 , 做到因材施教 。
以前他有个学生 , 刚进入团队时 , 非常缺乏自信 , 甚至不能自己做决策 , 非得让其他人给与意见和帮助 。 实际上 , 能进入邓宏魁团队的学生 , 都是佼佼者;只是 , 没有自信却让这位同学裹足不前 。
邓宏魁知道后 , 没有指责他或者讲大道理 。 而是给了他一个容易完成的课题 , 一步步鼓励和引导他:让他和团队的成员交流 , 自己制定和执行研究计划 , 一边融入团队 , 一边通过一次次的小成功 , 慢慢建立这位同学的自信心 , 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科研能力 。
也许不是每个导师 , 都愿意给这样的机会 , 了解和培养学生 。 对很多研究者来说 , 哪怕一天有48个小时都不够用 , 争分夺秒地做实验 , 观察结果 , 是他们的常态 。
而有幸遇到一位愿意花时间在培养学生的导师 , 就相当于中了个大奖 , 对学生们的职业生涯成功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性 。
访谈的一开始 , 邓宏魁就说他作为一名导师 , 想要做到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 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实验能手 , 能够选择好的科学问题 , 并且能够感受到科研带来的兴奋 。 ”
而他也逐步实现了他的教育理念 。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 , 邓宏魁接受采访 , 自豪地说到:“近年来 , 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开始逐步走向临床转化 , 并通过科教融合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 。 ”
一点星光 , 一点希望 , 科学的力量 , 推动全人类的发展2021年9月30日 , “柏林病人”布朗因为白血病复发逝世 。 他在临终前呼吁世人:“大家要继续战斗 , 争取找到能够治愈所有艾滋病患者的疗法 , 我不想只是那个唯一” 。
与邓宏魁一起探索治疗艾滋病领域的陈虎教授 , 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把现代文明成果应用在病人身上 , 病人才有可能摆脱死神的纠缠” , 这也是无数科学家奋斗的目标 。
科学技术的进步 , 让更多病人有了生的可能 , 有了摆脱疾病的希望 , 不必再与挚爱的家人、美丽的世界匆匆告别离去 。 而科学家们就是追随着那一点微弱的希望之光 , 摸索前进的领路人 。 有了他们孜孜不倦的奋斗 , 才有新的希望 , 才能引领全人类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
邓宏魁教授 , 不但是那个先锋领路人 , 相信在他的努力之下 , 在中华大地之上 , 将涌现更多能带领人类走上新台阶的后起之秀 。
【19年北大教授实现诺奖级突破!完成首例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
推荐阅读
- 霸道女行长孔彩梅:逼贪官丈夫砍手指,奴役下属,被捕时哭着忏悔
- 储户100万存款5年后变1元,被银行告伪造票据获刑拘,官司打赢了
- 浙江一66岁大妈存了120万私房钱,刚来到银行,就已经被人盯上了!
- 一个果农将果树条悄悄带回国,结果被新西兰告到法庭,赔偿6742万
- 丈夫把妻子当奴隶,用妻子名刷27万消费:晚上伺候舒服就饶你一天
- 抓!莆田一男子帮助他人转移资金近52万余元
- 21年前女子在银行存下600万,儿子取钱时却被质疑伪造,结局如何
- 非1.73亿不签,换队当老大!NBA休赛期第一条大鱼出现了
- 结婚证不能证明是夫妻事件进展:银行上门道歉,恳求当事人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