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之所以接受了“摆动论” , 主要也是将其定义为“游泳” 。
因为“小蝌蚪”们的“受精”征程并不容易 , 期间不但要在陌生的体液中选择正确方向 , 还要躲过人体纤毛的阻拦 。
在穿过纤毛细胞的“黑森林”后 , 又要经受住女性灭菌体液的考验 。
而且 , “大难不死”后仍不算成功 , 因为卵子那里还有最后的防线 。
原来 , 卵子的外围分布着一层卵黄透明带 , 这是用来阻隔精子随意进入的 。
这时候 , 精子就需要用头部接触卵子表面的透明带 , 释放一种可以溶解透明带物种的酶 , 并通过被溶解的点进入到卵细胞中 , 这样才能完成最终使命 。
如此堪比“西天取经”的征途 , 使得科学家们都认为精子的“摆动论”是极其合理的 , 因为只有不断地摆动向前 , 才能完成这样逆流而上的壮举 。
但2020年时 , 名为《科学进展》的科研期刊 , 发表一则学术论文 , 在文中表述了精子并非是最初所认为的“摆动” , 而是呈螺旋式前进 , 犹如一个移动的钻头一般 。
而且如此言论并非“空穴来风” 。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数学家HermesGadêlha领导团队 , 运用最先进的3D显微镜对精子的运动进行观测 , 并通过数学理论完成建模 。
最后又用一架每秒拍摄超过55000帧的高速相机 , 完成了对精子运动的3D构图 。
在新建的精子运动3D模型中 , 除了发现精子是螺旋运动外 , 人们还发现精子其实是环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心旋转着前进 。
而且其头部和尾部是两种独立的运动机制 , 这一点和任何已知的三维生物游动前进方式都不一样 。
这一问题直接颠覆了以往对精子运动的研究 , 这也证明着 , 人类真的被这“小蝌蚪”欺骗了足足三百年之久 。
写在最后然而 , 科学家们已无暇顾及“欺骗”之事 , 因为新的发现将意味着更广阔的研究 , 这其中就包括精子受精过程的重新定义 , 甚至可以由此展开新型人工助孕的领域研究 。
科学的进程也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 在无尽的“建立”与“推翻”之中 , 缓缓向前 , 这也如大家所熟知的:
“螺旋式上升 , 波浪式前进”
如今再看这句话 , 也感觉有了新的见解 , 毕竟精子的3D模型不正是如此么 。
不过 , 也正是精子的这一“复杂”式行进 , 才使得人类得以生生不息 , 这其中蕴含的科学与哲学之理 , 可谓无穷无尽 。
作者:雅辰 审核:小羊 校稿编辑:李子
参考资料:
《人类精子使用不对称和各向异性鞭毛控制来调节游泳对称性和细胞转向》--------《科学进展》
《人类精子如何真正游泳:新研究挑战了数百年的假设》--------布里斯托大学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 , 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安东尼·凡·列文虎克
推荐阅读
- 科学家感慨:人体曾被淘汰的器官再次出现,霍金预言的果然没有错
- 我们一生1/3的时间都在睡觉,在这期间,身体到底在做什么?
- 人为什么要睡觉?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困倦?
- 我国科学家发明超快海水淡化膜,将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
- 阮病毒对人类无用?只因20号染色上铭刻着祖先用生命构建的防线!
- 「滔哥漫看」关键时刻大脑为何“短路”?该清一清大脑“缓存”了
- 「死亡之龙」出土 阿根廷发现新种史前巨大翼龙
- 18年,104岁科学家选择安乐死,临终前称:我很后悔活到这个年纪
- 超巨型“超级地球”被发现,距离地球42光年,科学家担忧潜伏高级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