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近十几年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青海湖|近十几年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文章图片

青海湖|近十几年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文章图片

青海湖|近十几年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文章图片

青海湖|近十几年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文章图片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 , 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 水域总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 , 总蓄水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 , 对于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 据有关气象和地理测绘机构研究表明 , 从2004年开始的这10多年时间里 , 青海湖的面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 从2004年的极小年到现在 , 增加的面积可以达到了170多平方公里 。 有朋友不禁要问了 , 既然青海湖是咸水湖 , 面积在不断地增大 , 未来会不会变为海洋或者冲出周围山脉的阻挡变为外流型湖泊呢?
【青海湖|近十几年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能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我们先来看一下青海湖的形成历史 。 在2亿年前的时候 , 包括青藏高原在内 , 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大部分都属于特提斯海的一部分 , 被广袤的海洋所覆盖 。 直至200万年前 , 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对冲 , 使得现在的青藏高原区域开始缓慢隆起 , 逐渐形成了“世界屋脊” , 大量海水随着地势的升高而流出 , 有的则被四周的高山包围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泊 , 其中青海湖就是其中之一 。

在200万年 , 青海湖还是一个外流型湖泊 , 有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汇入其中 , 而湖泊的东部与黄河相连 , 由于水循环的畅通 , 加上气候温暖湿润 , 当时的青海湖还是一个典型的淡水湖 。 不过 , 到了100万年以前 , 在地球板块对冲的持续影响下 , 青海湖周边特别是东部的地势抬升非常明显 , 青海湖向东入黄河的出口被阻断 , 原本向东流出的众多河流反过来向西汇入青海湖 , 逐渐形成了“只进不出”的内陆湖 。

与此同时 , 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行的持续 , 青藏高原地势越来越高 , 青海湖周边的山脉也逐渐抬升 , 使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根本无法再深入到这里 , 加之距离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距离都很远 , 所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 , 对于青海湖来说 , 一方面是蒸发量大小水源的补给量 , 青海湖的面积越来越小;另一方面 , 湖水中的矿物质越积越多 , 含盐量越来越大 , 慢慢地就变为了咸水湖 。

上世纪 ,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 , 青海湖周边垦荒的范围越来越大 , 对湖区周边的自然植被造成了严重影响 , 很多湿地和高植被覆盖度的土地逐渐退化甚至消失 , 水源涵养能力也越来越低 , 进一步加剧了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萎缩 。 据监测 , 到2004年时 , 青海湖的面积已经减少到有文字记载的最低点 。

进入新世纪以后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 ,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海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治理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个生态安全屏障 , 主要包括:
一是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工程 。 从新世纪开始 , 青海省采取了循序渐进的退耕还湖还湿还草工程 , 累计完成300多万亩 , 有效推动了全省植被覆盖率的提升 , 特别是在青海湖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 推进的力度更是史无前例 , 一方面增加了植被覆盖度 , 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另一方面减缓和阻止了湖区周边土地的退化速度 。

二是实施矿山修复治理工程 。 在青海湖周边、三江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内 , 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 有效提升了湖区周边山体的植被覆盖度 , 不但有效减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 , 而且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的损耗率 , 入湖水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 。

三是实施系统综合治理工程 。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建设 , 青海湖、三江源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 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 , 形成了一种良性发展的趋势 , 对区域气候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与20年前相比 , 青海湖周边的降水量已经由每年300多毫米增加到了现在的400多毫米 , 更多的降水也为青海湖水域面积的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补给基础 。

由于青海湖属于断陷湖泊的特征 , 加上周边山脉的阻挡以及持续抬升的地质演变趋势 , 青海湖不可能会变为海洋 , 也不会改变其内陆湖泊的定位 。 不过 , 我们要看到 , 青海湖面积的扩大 , 是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条件不断改善的一个生动表现 , 也是我国多年来大力推行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必然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