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的痛点,白垩纪恐龙为何突然灭绝,竟在木星上找到实锤?( 二 )


有一样最有力地可以支持阿尔瓦雷斯父子理论的东西 , 正是反对者们无法辩驳的一样东西──一个撞击现场 。 于是他们开始了寻找那次撞击遗留陨石坑的努力 。 他们最先锁定的目标 , 是位于美国本土的曼森陨石坑 。
曼森撞击事件 , 是美国本土发生过的最大陨石撞击事件 。 它留下的坑巨大无比 , 你站在坑一处的边缘 , 天气好的时候 , 才可以刚好看得见对面 。 对于乐于见证奇迹的人来说很不幸 , 250万年前冰河时代 , 滑过的冰盾已经把曼森大坑完全填平 , 接着又把它磨得十分光滑 , 因此今天曼森以及周围几公里的景色 , 和一般的森林没有任何区别 。 但是 , 在这里发现的大量有力证据──主要是古怪而细微的硅石和磁铁矿石──表明这里的确曾经有撞击来自太空 。
可惜 , 最后的检测表明 , 曼森大坑不是事发现场 , 曼森大坑不仅太小 , 还比恐龙灭绝的时间段早了900万年 。

陨石坑示意图
直到1990年 , 在离墨西哥普罗格雷索市不远 , 尤卡坦半岛的奇克休留布底下 , 发现了奇克休留布大坑 。 神奇的是 , 这个结构一开始是由墨西哥石油公司于1952年发现的 , 当时认为只是一个古代火山的遗址 。
奇克休留布大坑 , 宽193公里 , 深48公里 。 在1991年初 , 经过地质分析比对 , 正式确定它就是撞击的现场 。
坑是找到了 , 但是仍旧有顽固的人认为 , 只是区区一颗陨石 , 怎么可能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 , 当时计算机技术不行 , 大家也缺乏玩模拟演示的经验 ,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 , 对该理论进行一次自然测试的机会来到了——木星登场 , 亲自演示陨石撞击!
木星给出的证明

加州帕洛玛天文台
1993年3月24日 , 苏梅克和列维 , 在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18英寸望远镜的圆形穹顶里 , 发现了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 这颗卫星的发现 , 运气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 , 因为发现彗星的两张照片中的第一张 , 是用废旧胶卷拍摄的 , 据列维回忆 , 天文台每年要在胶卷上花费8000美金 , 本来没这个预算干这事 。
彗星正向木星飞去 。 人类首次能亲眼目睹宇宙里的一次彗星和行星的撞击──通过新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 这是科学史上绝对空前的事件 。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直径为5公里 , 它先是被木星的引力撕扯成21个碎片 , 依次撞上木星 , 最大的碎片直径2公里 , 小的数百米 。 彗核按照5公里直径计算 , 体积是65.45立方公里 。 彗核的密度通常是1吨/立方米的冰 , 或3吨/立方米的石块 。 1立方公里 = 1000000000立方米;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质量应该在 6545亿吨 —196.62亿吨之间 。
彗星的21个碎片
撞击于1994年7月16日开始 , 持续了一个星期 , 彗星以每小时22.5万公里的速度 , 一头撞向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 其撞击威力高达6亿吨级──相当于现有核武器的总威力的75倍 。 其中名叫“核G”的碎块 , 大约一座小山大小 , 它在木星表面造成了地球大小的伤口 。

木星撞击示意图
撞击事件2年后 , 在1996年和2000年 , 伽利略号探测器发现木星光环中 , 仍存在波痕状结构 , 显示在经历彗星撞击后 , 木星的光环出现了2公里量级的波动;随后在2007年 , 距离撞击事件13年后 , 飞往冥王星的新视野号飞船在飞抵木星附近时发现 , 木星的光环系统仍然存在扰动迹象 。
这次木星亲身演示的撞击事件 , 其威力之大超出任何人的预料 , 最后一部分质疑6500万年前 , 陨星撞击地球威力的人 , 也不得不承认 , 生命在天灾之前的脆弱 。

木星的伤痕至今仍存
结语和真相
达尔文同志的困扰终于水落石出 , 地球生物的演化 , 总体还是按照进化论的框架 , 稳步推进的 。 但变化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 引发“灾变” , 而灾变也是驱动地球发展的动力 。
【进化论的痛点,白垩纪恐龙为何突然灭绝,竟在木星上找到实锤?】好比我们的生活 , 平凡而相似是每天的主旋律 , 但是能让人深深不能忘怀的 , 却是突然触动我们心灵的感动 , 也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