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行星正在被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吞噬掉 。
Live Science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物理学家Melvin Vopson对地球的未来忧心忡忡 。 他认为 , 虽然信息是无形的 , 但信息可能是有质量的 。 “二向箔”毁灭了太阳系 , 而人类发明的“比特”可能会吃掉地球 。
【英科学家认为大数据正在将地球“比特”化,未来可能造成资源枯竭】当前全球数字信息的总量大约是1021比特 , 且在迅猛地增长着 。 这其中有90%是最近10年才产生的 。 假设数字内容每年的增长率为20% , 那么350年后 , 地球上的“比特”总量将比组成地球的原子总量(大约是10??)还要多 。 而为了维持这些信息存在 , 地球将被逐渐“吃掉” 。
1961年 , 物理学家罗尔夫·兰道尔(Rolf Landauer , 也译作朗道)提出过一个观点 , 认为既然删除“比特”会产生热量 , 那么在信息和能量之间应该存在着关联 。 近年来有一些科学家正在试图通过实验 , 来验证“兰道尔原理”是否正确 。 而Vopson更进一步 , 认为信息和质量之间也存在着关联性 。
他的这一观点 , 受到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的影响 。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认为 , 能量和质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 Vopson因此认为 , 如果“比特”有能量 , 那么它也应该是有质量的 。 换算得到的结果是 , 1比特的质量 , 大约相当于1个电子质量的1000万分之一 。
当前人类社会每年产生的“信息质量”总和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 大约只相当于一个大肠杆菌 。 但是假如信息总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 那么用不了500年 , 地球质量的一半会变成“比特” 。 而假如这个速度是50% , 那么在公元2245年前 , 地球质量的一半就会变成“比特” 。
Vopson认为这是一个危机 。 是一个和石油危机、白色污染和森林退化一样的危机 。 虽然人们今天很可能认识不到这个危机的严重性 , 但它正在缓慢地 , 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吞噬这个行星 。
Vopson同时还认为 , 这一结论仍是保守的 。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 , 当前全球数据总量的增长速度实际上达到了每年61% 。 因此灾难完全有可能提前到来 。 而解决方案 , 是需要有新的数据存储技术 , 能够把信息保存在没有物理实体的介质上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发现古老恐龙“肚脐”化石!恐龙肚脐在哪,长啥样?
- 好奇号在火星行驶近27公里,捕捉到非凡照片,向人类展示空旷沙海
- illumina安全漏洞被美国两大监管部门警示 曾多次召回产品
- “煮熟的鸡蛋”——地球内部圈层!穿越地球的内三圈的神秘旅行!
- 当心入侵!天文学家预测银河系潜藏着「恶意外星文明」
- 天眼发现超级地球,与地球相似度高达99%,或存在“第二人类”
- 抗癌前沿|科学家宣布为首名人类患者注射了癌症杀伤性溶瘤病毒
- 爱因斯坦毕生研究得出结论:宇宙是人为制造?人类存在并非偶然?
- 神秘的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在珠穆朗玛峰上获取的5个奇妙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