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撰文| 文烨豪
编辑| 王 潘
内容呈现形式一直在迭代 , 从文字到图片 , 从页面到直播与短视频 。
每一次迭代都会重构竞争格局 。 移动时代人们早已忘记PC时代的四大门户 , 而今在元宇宙面前 , 两微一抖的格局也并非万世永固 , 种种迹象表明 , 一些玩家试图通过新技术 , 打破旧时代 , 比如映客 。
七年前 , 嗅觉敏锐的映客切入音视频直播赛道 , 完成了从0到1的进化 。 随着直播赛道走向内卷 , 映客再度进化 , 透过中台体系端出全场景社交矩阵 , 尝试挣脱行业桎梏 。
映客的“进化” , 既来自吸纳新技术的能力 , 同时也源于其对未来的预判 。 正因如此 , 每轮进化 , 映客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增长“引擎” 。
得益于此 , 映客这七年 , 并不痒 。
不过 , 作为一家奔赴新世界的公司 , 求稳并非映客的风格 。 随着元宇宙、Web3.0技术走向成熟 , 逐渐被推至浪头 , 映客似乎再次嗅到探索“新世界”的气息 。
6月15日 , 映客举办“破壁而来”品牌升级发布会 , 以“映宇宙”之名奔赴元宇宙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其他公司发布会越来越枯燥、无聊之际 , 映客的元宇宙发布会吸足了眼球 , 通过前沿技术塑造出元宇宙发布会应有的模样 。
叙事化场景 , 重塑MR应用逻辑映客此次发布会 , 重点突出了一个“新”字 。
而正如“破壁而来”的字面意思 , 映客发布会全程穿插着XR技术所构建的多维场景 , 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隔阂 , 可以说是科技推动下元宇宙可视化进程的演进 。
近年来 , 涵盖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的XR逐渐生根发芽 , 从研发实验室步入应用场景 。 但客观来说 , 元宇宙大行其道的今天 , 用户对于XR直播本身的好奇逐渐消退 , 亟需“新意” 。
3D电影爆发前夜 , 只需在Demo中对着银幕射出一箭便能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 , 但所有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惊艳感” , 都难逃审美疲劳、转瞬即逝的宿命 。 当下 , 走进影院的用户没人会为3D感官而去 , 而是为电影内容而买单 。
这背后的逻辑是 , 随着技术迭代升级 , 大众审美将由横向的“技术美感”转向纵深 。 因此 , 映客的“新”并不在于技术性质的突破 , 而在于场景设计的挖掘 。
对此 , 映宇宙发布会给出了两个关键词 , 一是故事性 , 二是场景感 。
先说故事性 。 纵观以往的元宇宙发布会 , 厂商往往只会预设一个虚拟场景 , 然后将发布会置入其中 , 而XR技术更像是作为“包装”的存在 。 尽管在视觉层面 , 炫技般地堆砌特效与场景确实能提升观感 , 但实际上 , XR技术只是提供了更具技术美感的场景 , 发布会核心仍在于PPT 。
难道XR技术的想象空间就限于此?显然不是 。
据发布会承办方加一时代透露 , 映宇宙发布会是XR技术与影视叙事结构在国内的首次耦合 , 整场发布会好似一部小型微电影 , 遵循着开端-高潮-尾声的线性设计 。
具体而言 , 映宇宙发布会设置了现实、打破现实、重构虚拟世界三个场景:“现实”场景基于黑白色调 , 代表着“破壁”前的严谨思辨;而随着虚拟人登场 , 场景中充斥着虫洞 , 象征着现实世界同虚拟空间的相融;最后一个场景中 , 赛博世界则取代虫洞 , 预示着元宇宙已然到来 。
这其中 , 不同XR场景间通过“故事性”进行逻辑衔接 , 而整个故事则是完全围绕着映宇宙的理念编织而成 。
以此前国内某车企“秀肌肉”的发布会和此次映客作类比 , 二者区别在于技术应用的目的性 。 前者 , XR技术仅用于搭建发布会舞台 , 并不能服务于内容 。
【映客七年,在元宇宙重生】映宇宙发布会则不然 , 不同XR场景间通过“故事性”进行逻辑衔接 , 每个元素都是阐述映宇宙理念的字符 。 透过精心编制出的“故事性” , 映客将MR从“美化”升至叙事及服务维度 , 不失为元宇宙直播领域的一次新尝试 。
打破虚实边界从赛博世界破壁而来的虚拟人“映映” , 是映宇宙发布会的另一看点 。
虚拟偶像频出的当下 , 大众对虚拟人模拟声、冰冷的刻板印象虽早已告破 , 但上一秒还在赛博街景疾驰 , 下一秒便出现在发布会现场的“映映”还是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
推荐阅读
- “三无”组织吓的人白天不敢出门,唐山有多猖狂?
- 大自然条件变化可以消灭恐龙,为什么没有消灭人类?
- 古老神秘的“玛雅文明”,为何一夜之间突然消失?6种原因推测,哪种最可信?
- 几十世纪的时间:关于外星人的真相到底有哪些?
- 成功的期货交易是一种习惯!
- 时隔22年,太阳系“七星连珠”再次出现,科学家的神秘预言要成真?
- “玩具宇宙”成型,巴斯光年回到过去打天下
- 培育钻石究竟是否真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