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浙东沿海竟藏了座中国最“鲜”小城,避暑绝佳,高铁直达!( 三 )


/木杓沙滩 /

百县千碗达人@PIXONE/摄每一个台州三门人的夏天 , 都有一个木杓沙滩 。 木杓沙滩因地处木杓村而得名 , 有人说 , 她是浙江东部沿海冷门却大美的沙滩之一 。 这处沙滩面积不大 , 沙质却格外地细腻柔软 。 最重要的是 , 这片沙滩免费开放!

@梁敏慧/摄
@阿管在路上/摄夏天的夜晚 , 沙滩上的篝火和烟火似乎也会跳舞 。 音乐 , 啤酒 , 海鲜......清凉的海风吹来愉快的声音 , 这是人间极致的美好 。 在这个漫长的夜晚 , 还可以支起帐篷露营 , 等待第二天的黎明 。
三门小海鲜 , 敢为天下鲜
豆芽部落@三门文旅如果说大海养育了渔民 , 那么海边滩涂 , 则养育了讨海人 。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 , “讨海”是海边很多家庭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 。 摘藤壶、挖蛏子、捞佛手、捕青蟹……辛劳一天所得的小海鲜 , 终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 , 作为一家人赖以生活的食物 。
/ 三门青蟹 /

图源@《小海鲜》南宋台州人戴复古曾说“每思乡味必流涎” , 想念的大抵就是这只“怒奋两螯眸炯炯 , 饱吞三印腹便便”的三门青蟹 。 作为湖蟹和海蟹的“结合体” , 青蟹虽外表看着狰狞 , 内里却藏了无限温柔 。

图源@《小海鲜》从幼体长成成年蟹 , 青蟹要经过10多次的蜕变过程:汁水充盈的软壳蟹、肉质紧实的肉蟹、爆膏顶角的膏蟹、换壳期的重皮蟹 , 还有港人最爱的黄油蟹……浅海里长大的三门青蟹有着海蟹的大体积 , 又有湖蟹的鲜美 , 简单清蒸就足够好吃 。
/ 跳跳鱼 /

大鱼有大鱼的烹法 , 小鱼也有小鱼的滋味 。 渔民用5米长的钓竿 , 6米长的鱼线 , 十米开外甩杆“精准打击” , 才能捕获这些在滩涂上走位风骚的“小机灵鬼”们 。

弹胡好动 , 所以肉质十分鲜嫩 。 最本地的做法是烤成弹胡干 , 用稻秆熏到弹胡皮黑冒油 , 再置于阳光下暴晒 , 浓缩鲜味足以弥补捕捉的艰辛 。 此外三门人还喜欢把它做成鲜甜可口的鱼煲 , 别具特色的跳跳鱼烧豆面 , 酥脆可口的炸跳跳鱼......
/ 望潮 /

图源@《舌尖上的中国II》望潮平日穴居海滩泥洞之中 , 潮涨时便爬出洞口张望 , 故名“望潮” 。 它是章鱼里最小的一种 , 体积虽小 , 但肉质却很紧实 , 尤其是那八爪 , 更是劲道十足 。

图源@《小海鲜》望潮可生炒、可红烧、可水煮 , 人们更偏爱清蒸水煮的那股子原汁原味 。 把望潮放入沸水里打几个滚 , 就可捞上蘸着酱油、醋食之 。 越小的章鱼 , 肉质越紧实 , 煮之后肉质也越“硬” , 入口爽脆又入味 , 下酒最好 。
/ 血蚶 /

图源@《小海鲜》
初次见到血蚶的人 , 一定都会被它鲜血淋漓的样子吓到 , 但它却是美味异常 。 血蚶烧时不宜多煮 , 用开水略微烫一下即可 。 猩红的卖相 , 带着点“血丝”才最正宗!胆大嘴馋的吃货甚至喜欢生吃血蚶 , 认为这样最是鲜美 , 令人称奇 。
/ 溢蛏 /

图源@《小海鲜》三门湾滩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使得此地海水咸淡适宜 , 饵料丰富 , 蛏子生长在泥沙为主的涂质上 , 个个体大壳薄、肉嫩而肥 。
对于爱吃蛏子的人来说 , 不管盐水还是葱油 , 辣炒还是盐焗 , 怎么烧都好吃 。 刚出锅的蛏子有着比豆腐更柔嫩的口感 , 一咬就爆汁 , 几乎可以不用咀嚼直接滑过喉咙 。
/ 佛手螺 /

图源@《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虽然看起来形如龟足、又似佛手 , 但实际上佛手螺是虾蟹的近亲 。 佛手螺外壳粗糙、肌肉洁白脆韧 , 兼具章鱼的脆和蟹肉的鲜 , 不论是简单的葱蒜清炒或佐酱油米醋 , 都能激发大海最原始的滋味 , 好吃到上瘾!
/ 泥螺 /

图源@《小海鲜》栖息在泥沙肥沃的滩涂上 , 黄泥螺的生长环境容不得有一点污染 。 酒醉盐腌后的黄泥螺 , 光是酒香就能勾出无数馋虫 , 最佳赏味期也被大大拉长 。 牙齿和舌尖通力合作 , 把螺肉吃下 , 海味的醇鲜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
/ 沙蒜 /

沙蒜 , 其实就是海葵 。 沙蒜的美味是浸润着咸鲜的海水长出来的 。 众多烧法中 , 沙蒜豆面可以说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 爽滑软脆的沙蒜吸饱了浓郁的汤汁 , 吃过的人都会觉得沙蒜天生就该这么烧!
/ 水潺 /

这种鱼通体雪白 , 浑身只有一条软骨 。 外皮包裹了鱼的鲜香 , 放进嘴就像豆腐一样融化 , 那种嫩滑的啫喱感 , 一口就能“嗦”掉半条鱼 。除了常规的椒盐、清蒸 , 三门人还会把鱼肉剔下来做成“水潺饼” , 油炸或烙熟都好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