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这滴眼泪淹没的是不是你心目中的人道主义( 二 )


理由再简单不过:它可爱 , 它稀有 , 它路人缘好 , 它甚至还是我们的国家象征 。
但 , 这些“被救标准”却很难适用于动物园内大多数的动物 。
前文中被打的猩猩 , 是被列入IUCN的极危级保护动物 , 也是仅分布于东南亚几个国家的珍稀物种 。
而此前被爆出的 , 北京动物园人员抽打动物回舍的新闻 。
新闻的主角南美貘 , 也是IUCN名单中的濒危动物 。

可即便同样珍稀 , 受到的关注却未必能等同 。
熊猫是值得网友们时隔一年仍在声讨的 , 但到一只猩猩 , 激起的同情似乎便少了许多 。
那么 , 再到一头粗壮的 , 乍看和猪几无区别的貘呢?
我们看待动物的眼光带着一种滤镜:那些与我们距离更近、情感上更喜爱的动物们 , 往往是更值得保护的 。
这是少数动物的幸运 , 却也反衬出多数动物的不幸 。
我想到前些阵子的小象莫莉事件 。
2016年生于昆明动物园的小象莫莉 , 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明星动物 。

人们有多宠它呢?
仅是“莫莉”这个名字 , 就是动物园征集了上千个方案 , 再经过反复挑选和投票才确定的 。
在它一周岁生日时 , 园方还给它准备了由各种果蔬做成的“蛋糕” , 大批市民特地来帮它庆生 。

但从2岁开始 , 莫莉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
2018年 , 为了调整血缘 , 莫莉被交换到了沁阳市天鹅湖生态园 。
待到人们再见到莫莉 , 它已经成了这副模样 。
足上拴着脚链 , 脖子上系着绳索 , 用尽全身力气在进行站立表演 。

是的 , 曾经的亚洲象公主 , 沦为了处境艰难的表演象 。
莫莉有着让人心碎的聪慧 。
两年间 , 它便学会了吹口琴、吹气球、倒立、转呼啦圈等各种高难度杂技 。

此外 , 被游客骑乘 , 也成了它的日常工作之一 。

而人类奖赏给这种聪慧的是什么呢?
是充当伙食的一堆吃剩的烂西瓜皮 。

是让它动弹不得的脚镣和铁索 。

以及 , 动辄便刺进皮肉以示惩戒的铁钩 。

驯兽 , 本质就是违背动物天性 。
人们要求动物做出非自然的行为 , 用饥饿和疼痛逼迫它们形成条件反射 , 把表演刻进它们的身体 。
之于人类 , 或许是赏心悦目的好戏 。
但对于动物 , 只是一场湮灭天性的酷刑 。

但莫莉还算得上是幸运的 。
它的家族在IUCN有一席之地 , 受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保护 , 在大众中声誉也一直很好 。
更重要的是 , 它是尚且带些名声的明星动物 。
换句话说 , 受到关注的要素 , 它基本一一俱全 。
上个月 , 网上传来大众等候已久喜讯 。
莫莉已经回到老家昆明动物园 , 与妈妈团聚 。

一张神似咧嘴笑的照片 , 与此前刺痛无数人心的那张流泪图 , 形成鲜明对比 。

必须再次强调 , 莫莉是幸运的 。
恰好没有被网友忘记 , 恰好是人们熟悉且喜爱的物种 , 又恰好是最让人心生怜悯的动物幼崽 。
但 , 如果一头莫莉需要以这般“叠buff”的出身才能获救 。
那么 , 千千万万不在我们视野范围里的其他“莫莉” , 乃至于其他物种里同样遭受苛待的动物们 , 又该怎么办呢?
我不得不下这个悲伤的结论 。
莫莉的故事 , 对很多动物而言已经是难以复制的奇迹 。

动保其实是个与曝光率息息相关的议题 。
运气好的 , 如熊猫、考拉 , 天生有话题度 , 是被全世界宠着的旗舰物种 。
运气次一些 , 如穿山甲、鲨鱼 , 虽然不是讨喜的萌物 , 处境也依旧艰难 , 但已陆续让人条件反射地想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金句 。
而最难的 , 是“莫莉”之外的动物们 。
在进入囚笼的那一刻 , 等待它们的就是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考验 。
加拿大某海洋馆里的虎鲸 , Kiska 。
与它的亲戚白鲸及各类海豚不同 , 它们家族生来恶名昭彰 , 凶猛残暴是大众对它们的固有印象 。
甚至 , 比它大名叫得更响的是“杀人鲸”三个字 。

正因这些刻板印象 , 当人们得知Kiska是一只孤独到出现自杀倾向的虎鲸时 , 感到的是由衷的惊讶 。
是的 , 很多人从未想过 。
即便是看起来“不脆弱”的物种 , 也会感知圈禁下的痛苦和折磨 。

1979年 , 年仅三岁的Kiska在冰岛被捕 , 此后便一直待在这家海洋馆 , 作为表演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