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价值做排序 , 这恰恰是反人道的 。
何为人道?
最简单的解释是 , 跳出自然界恃强凌弱的残酷法则 , 以更具人性和温度的视角看待动物 。
被迫学习杂技的黑熊
但比起成效太低的“呼吁”及成本太高的“参与” , 我这回更想提的 , 是全文都在写的一个主题:关注 。
如果我们曾从无数悲剧里学到些什么 , 那就是很多时候 , 当普罗大众意识到一只动物、乃至一个物种的窘境时 , 情况便往往难以挽回了 。
如果你还记得这个名字:斑鳖 。
虽然早在《西游》《红楼》等名著里露过脸 , 但这个古老的物种实际上直到2002年才被学界确认为有效种 。
《西游记》中的通天河老鼋原型很可能就是斑鳖
可这关注 , 来得却多少有些太迟 。
在07年 , 随着野外斑鳖的彻底销声匿迹 , 以及各地动物园圈养个体的相继死亡 , 人们震惊地发现 , 国内已知的斑鳖仅仅剩下苏州动物园内的一只雄性 。
这基本已经给这一物种判了死刑 。
但峰回路转的是 , 随后长沙动物园发现 , 他们饲养已久的一只鼋实际上是一只雌性斑鳖 。
这一新闻在当年可谓轰动一时 , 一个一脚踏入鬼门关的物种似乎又有了希望 。
只可惜 , 也正如我们记忆里并没有这么一段起死回生的佳话 。
由于两方专家经验不足、操作失误及其他客观原因 , 这两只国内最后的斑鳖交配产下的卵全部孵化失败 , 无一幸存 。
而园方最后不顾多方专家反对采取的人工授精方案 , 一直持续了4年 , 也没能成功釜底抽薪 。
2019年 , 国内最后的一只雌性斑鳖个体在人工授精后状态异常 , 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
长达十几年的斑鳖抢救计划 , 终于在悲哀中宣告结束 。
憋着讲完这最后一个故事 , 我心里有口气终于长长叹了出来 。
但这不是释怀 , 而是 , 打心眼里感觉的惋惜 。
这桩往事里有一个插曲 。
在当时 , 由于动物园疏忽 , 民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也不够进步 , 两只斑鳖的合笼实际上是在完全对外开放 , 且伴随着游客长达数月的围观吵闹、胡乱投喂以及垃圾投掷下进行的 。
这期间到底对这两只斑鳖有没有造成伤害 , 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
但回想一下 , 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如果我们再早一点意识到它们的珍贵 , 或许情况就能更好一点 。
而这也是“关注”的意义所在 。
我们多看见一只动物的不幸 , 或许在无形中就能多帮助它们一点 。
小象莫莉的系列报道中有一个画面我一直无法忘记 。
在回归自己的老家 , 能够在池塘里尽情撒欢后 , 莫莉仍习惯性地做出倒立的姿态 。
两年来经受的折磨 , 已经刻进了它的骨髓里 。
它们本不应该遭受这些 。
在你为它们留下叹息或者泪水的同时 。
别忘了去转发 , 去发声 , 去看见 。
这是以“人道”自居的我们 , 对自然界应该负有的责任 。
哪怕它看着不那么“珍贵” , 也不那么“可爱” 。
但在每一个时刻 , 它其实跟你和我无异 。
【仔细看,这滴眼泪淹没的是不是你心目中的人道主义】都是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 , 正在某个角落自由呼吸着的 , 生命 。
推荐阅读
- 巨齿鲨究竟是什么样的鲨鱼?为什么那么强大却还是灭绝了?
- 虽然看起来像是假的 但却真实存在的9个有趣的冷知识
- NASA又被中国反超?火星采样返回时间确定,或比美国早2年
- 萌到极致的北极兔,又白又圆毛茸茸,生存却十分艰辛
- 英国偷偷造出155个人兽杂交胚胎,引起全球恐慌,专家:违反人伦
- 空为什么是黑的?看似很正常,实则藏着一个令你绝望的事实
- 自然界的“隔壁老王”,伪装成雌性偷偷繁殖,还让别人照顾后代
- 明明满大街都种着银杏树,为何还说它是濒危物种?答案都在基因里
- 黑人需要多少代混血,才能完全拥有白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