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文章图片


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文章图片


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文章图片


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文章图片


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文章图片


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文章图片


问天寻梦向太空,中国空间站梦想实现之旅


文章图片


长久以来 , 人类一直对头顶的太空充满好奇 , 我们能否去往广袤的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 我们能否有一天从地球走出去往更远的远方 , 甚至在太空生活 。
虽然很多人早有设想 , 但人类真正实现在太空中生活的梦想却缘于一场太空竞赛 。

空间站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美苏两国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 , 在太空中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

1961年 , 随着东方一号飞船冲向太空 ,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

1969年7月16日 , 土星5号运载火箭承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奔向月球 。 7月21日 ,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
为了在太空竞赛中获得主动 , 苏联决定全力发展空间站计划 , 并希望空间站成为继人类登月后的另一项太空壮举 。
1971年4月19日 , 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 , 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开发探索太空的新时代 。 随后 , 美国马上用阿波罗工程的剩余材料研制了一个超大号单舱空间站—天空实验室 , 并于1973年5月14日发射升空 。
而苏联 , 在先后发射了7个单舱空间站后 , 从1986年开始发射了由多个舱段组成的“和平号”空间站 , 这是人类第一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 。
1998年 , 由美俄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入轨成功 。 2000年 , 三名宇航员首次入住国际空间站 。 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超期服役 , 在经过两次延期后 , 预计将于2024年退役 。
和平号空间站在中国空间站之前 , 人类长久性空间站主要有两个代表 , 一个是和平号空间站 , 一个是国际空间站 。

和平号空间站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十字形的架构 , 全长87米 , 重达一百多吨 , 有效利用的容积有四百多立方米 , 基础结构就是一个核心舱外加5个实验舱 。 和平号空间站的这种结构具有功能强 , 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 但是随着和平号空间站的组建 , 它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
由于舱段结构方式过于紧凑 , 舱段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容易相互遮挡和影响 , 导致整个空间站的发电效率降低 。 与电池板的工作条件类似 , 用于各舱段散热的辐射器也因为几何遮挡而效率降低 。
2001年 , 部件老化的和平号空间站结束了它的使命成功坠落 , 消失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
国际空间站
在和平号消失之后一段时间之内 , 太空当中只有一个空间站在继续运行 , 那就是国际空间站 。 这是由美国为主导 , 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共同建造的 , 首先它单独做了一个桁架 , 有109米长 。 桁架的两边配置了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和散热板 。
在桁架的中间安置了13个舱室 , 总重四百多吨 , 可以利用的空间容积有一千多立方米 , 耗资上千亿美元 , 可以说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规模最大 , 造价最为高昂的空间站了 。
从2000年首批航天员入住至今 , 国际空间站已经服役二十多年 。 在此期间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两百名宇航员访问了国际空间站 , 进行超过三千次科学实验和研究 。
虽然国际空间站本身意义重大 , 但是空间站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 规模大、费用高、技术复杂 , 而且空间利用率较低 , 尤其是需要宇航员多次出舱完成组装工作 , 因此在建造过程中有较大风险 。 而且随着材料老化和人为因素 , 国际空间站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 尤其是空间站的漏气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