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王术第一高手,隐居幕后24年( 三 )


刚从藩王入继大统的他,初当皇帝还是不敢胡来 。当时除了皇权交替引起的朝局动荡之外,在各地,水旱灾情亦频频发生 。假若处理稍有不当,大明王朝随时有可能提前完蛋 。
在危机四伏的局面下,嘉靖皇帝授意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起草的即位诏书也与明朝其他皇帝的内容多有不同 。太平盛世之下,一般守成之君的即位诏书都是走个过场,意思意思,但嘉靖帝的即位诏书洋洋洒洒7000多字,几乎囊括大明帝国的方方面面 。按其本人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 。
朕登基之后,要革除弊政,中兴大明 。
事实上,在真正掌握大权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嘉靖皇帝也一直保持着高度理政的姿态 。他一反明武宗在位期间恣意玩耍的姿态 。即位前期,几乎每天四更就起床办公,天不亮就喊着众臣早朝 。有时候因为太早工作,大殿内光线太暗,不得不“设烛以登座” 。
嘉靖|帝王术第一高手,隐居幕后24年
文章图片

▲乾清宫内景,图源:摄图网 。
他还命人恢复明孝宗时期的“午朝”制度,想尽一切办法,与大臣间拉近距离,听多两次汇报,了解国家大事 。
为了让言官们多说、敢说,嘉靖帝对外宣布:“给事中、御史职当言路,今后凡朝廷政务得失,天下军民利病许直言无隐 。”
在这种情况下,“帝初践祚,言路大开,进言者或过于切直,帝亦优容之”,一度让大臣们误以为嘉靖皇帝肯定是明孝宗二世没差了 。
对文官们来说,即便嘉靖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但总体感觉应该比他的前任明武宗要好得多 。
但这对于年纪轻轻的嘉靖而言,只是他从藩王角色转变为帝王角色必走的途径 。
在他登基以前,大明由藩王入继大统的只有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登基之时,他还有个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正在蒙古人那儿当俘虏 。从本质上而言,朱祁钰的登基与嘉靖自己的这次登基,都属于临危受命 。

虽然嘉靖的皇位不会有第二个既定的人选来抢夺,但与服务于前朝皇帝的旧臣不熟,没有恩怨,却是他的“硬伤” 。因此,多上两次朝,广开言路,不敢说能拉拢旧臣,多少还是能给自己加点印象分的 。
04
在此基础上,嘉靖皇帝开始着手平衡文官与宦官之间的党争格局 。
满朝文武特别是内阁重臣自然是大力支持 。
为了方便皇帝在废除宰相后,依旧能管理好偌大的国家,内阁逐渐成为明朝历任皇帝管理国家的“利器” 。但内阁的出现,又让皇帝的懒惰发挥到极点,因此,负责给皇帝传话的太监权力也就越来越大 。从太监们拥有口衔圣旨、命令内阁的权力之时起,太监与文臣的党争矛盾就产生了 。
嘉靖|帝王术第一高手,隐居幕后24年
文章图片

帝王术第一高手,隐居幕后24年
在当时,明朝的宦官是可以到地方上任职的,谓之“镇守太监” 。镇守太监的职权原先仅限于监督军事主官,防止官员兵权过重 。但从明英宗朝起,镇守太监逐渐开始插手地方事务,扰乱社会治安,危害极大 。特别是明武宗在位期间,利用大宦官刘瑾对抗朝中大臣,故而这种风气到了地方上,那些镇守太监一个个都成了当地的“土皇帝” 。
嘉靖还在当世子时,就对这些情况非常清楚 。之所以即位后不立即处理,是因为根基不稳 。皇位一旦坐稳,这群地方上的“蠹虫”,立即成了嘉靖首要对付的目标 。
知悉嘉靖帝心意的张璁,借着日常召对的机会给皇帝提议,裁撤各地镇守太监 。而嘉靖的另一位心腹桂萼亦明确指出,镇守太监制度并非明太祖建国之初设立的祖制,可以废除 。

于是,再无后顾之忧的嘉靖皇帝果断于嘉靖八年(1529年)下旨废除太监镇守地方的定例 。
对待朝中宦官权势过大的问题,嘉靖也采取极为严厉的处置办法 。史载,嘉靖即位后对前朝留下的宫中太监管束甚严,要是犯了罪,免不了要被活活打死 。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功效,嘉靖时常命令将有罪的宦官打死后,挂在城墙上示众 。如此一来,那些在前朝耀武扬威的太监,见到嘉靖,也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 。
但嘉靖皇帝也并非“绝情”之人 。从兴王世子时代便开始照顾其起居生活的那群太监,如黄锦等,他也视之为亲信,委以重任,这一群人在日后,就成为了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政令传声筒 。
05
经过嘉靖帝在位前期的治理,明朝上下焕然一新 。民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达到繁荣,小说、话本连同纸张生产、印刷产业等文化教育市场也蓬勃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