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扎沙漠公路两旁每根平均长0.7米,阻风防沙变绿洲,太神奇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代“诗仙”李白曾经感叹“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蜀道再难 , 但还可以有路可寻 , 那你听说过沙漠里边修公路吗?沙漠里修公路无迹可寻 , 全凭空建造 , 沙漠里无水、无电、无信号 , 更没有植被和鸟兽 , 气候恶劣大风多发 , 就算修好如果不维持道路 , 流动的黄沙几个月时间就会完全覆盖 , 然而“基建狂魔”的中国人修建的一条穿越“死亡之海”的“生命之路”尉且沙漠公路于6月30日建成通车 , 公路两旁插满平均长度0.7米的芦苇 , 阻风防沙变绿洲 , 太神奇了 。
尉且沙漠公路为了防止道路被风沙掩埋 , 聪明的中国施工人员修建了一种“芦苇方格” , 用芦苇在公路两侧竖起两道阻沙障 , 就是每四条边组成一个正方形 , 组成的“芦苇方格”为公路竖起两道阻沙障 , 向外延伸90-110米 , 这样围起来的沙丘很难被风吹动 , 沙子就会被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 选用的芦苇每根长度0.7米 , 这条沙漠公路共用的芦苇约为7万吨 , 如果将这些芦苇全部首尾相接可绕地球赤道约180圈 , 光是选用的这些芦苇都大有不同 。
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芦苇都适应于沙漠 , 很多时候在湿地环境中生长 , 可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 在改善空气上有很好的作用 , 生于水立于沙的芦苇 , 只有在水边生长相比陆地 , 它的韧性更好 , 纤维含量更高 , 更能忍受沙漠里的残酷环境 , 对于沙漠来说 , 芦苇的体型不能太“胖”或太“廋” , 太“胖”的芦苇会在沙子里变得稀碎 , 太“廋”会无法抵御风沙 , 围成一个1平米方格需要1.2公斤的芦苇 。
尉且沙漠公路总里程330公里 , 从新疆尉犁到且末 , 芦苇没有高大的身躯 , 繁茂的枝叶 , 它却能抵御风沙的侵袭 , 这一切得益了紧紧相拥团结的芦苇兄弟姐妹 , 这些芦苇都是来自700多公里的博斯腾湖 , 这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 , 沙漠公路两旁的“芦苇方格”治沙法 , 源于包兰铁路 , 1958年一个老铁路人看到包兰铁路穿越沙漠边沿的沙坡头想到的方法 , 你想只知道这些“草方格”是如何制作的吗?
说起公路两旁的芦苇“草方格”操作并不复杂 , 一根根长度0.7米的芦苇 , 以一束一束的方式 , 以正方形的形状铺设在沙丘上 , 用铲子把他们铲进沙子里 , 再让芦苇的这些正方形自然竖起来 , 最后让中央的沙子慢慢移动到草根下 , 有人会在正方形的“草方格”内撒上草籽 , 这种方法经过大量实践证明 , 是国内最为简单适用的物理防沙治沙措施 。
【|芦苇扎沙漠公路两旁每根平均长0.7米,阻风防沙变绿洲,太神奇了】想要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修公路 , 光靠吃苦耐劳是不够的 , 关键是解决好固沙防沙难题 , 如何保护公路免遭黄沙掩埋?芦苇的“草方格”在流动的沙丘上扎起一个个方格状的挡风墙 , 让地面变得粗糙 , 减小了风力 , 减少了流沙 。 各位网友对于我国发明的固定流沙的“草方格”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 。
推荐阅读
- 沙坡头|来中卫,不能错过的是,沙漠带来的快乐
- 宜昌|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中国人创造的奇迹,你想去看看吗
- |毛乌素沙漠已成绿洲,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依然如故?
- 额尔齐斯河|中国计划再花300亿用5年征服第二大沙漠
- 酒泉|沙漠王国,神秘的城市,让我们一起去探索酒泉的奥秘。
- 美丽|全世界最失败的沙漠:湖泊遍地鱼蟹成群,降水是撒哈拉的300倍
- 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比海南岛还大,80%沙漠已变成绿洲
- 塔克拉玛干沙漠|如果将我国的沙漠都铺上太阳能板,发的电够全国使用吗?
- 国家公园|年降水1200毫米,却有高40米的沙丘,拉克依斯为何能沙漠变湖泊?
- |尉且沙漠公路即将通车 航拍沿途旖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