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 静谧的石子路终被人类文明前行的脚步打破 。 硅酸盐水泥的诞生 , 彻底改变了无数条村镇路道的命运 , 不管是石板路石子路或是别的什么路 , 统统都被呆板的、泛着灰白光芒的毫无生命气息的水泥路替代 , 人道变车道 。 后来人们又发现 , 水泥路虽平整但无法散发太阳热量 , 就像汽车的尾气只会给地表带来气温的升高 。 这时 , 浸润着桐油香的柏油马路站了出来 。 于是 , 又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白改黑”工程 , 人们在这条路上是做足了功夫 。 最终 , 人们还是发现 , 回归自然本性才是人类永久性的未来 。 于是大家又进入复古的序列 , 石子路石板路重又展现到村镇街道上 。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路的探索 。
三
宋真宗咸平年间 , 磁器口称白崔场 , 因白崖山上有白色巨型崖石而得名 。 明建文四年 , 皇帝朱允炆在“婧难之役”时潜逃至白崖山宝轮寺出家 。 世人知情后 , 以真龙天子降临为由 , 将宝轮寺改名龙隐寺 , 原先的白崖场改名龙隐镇 。 人类行进的节奏总是和当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 二千年的封建史所折射出的无一不是和忠君思想有关 , 连地名也一样 , 似乎有皇帝的地方就能安享太平 , 万荣昌盛 。 从白崖场到龙隐镇 , 再到后来的磁器口 , 一个个名字 , 天降大任似地 , 与石板路一起穿越时空 , 潮起潮落 。 清初 , 古镇磁器业发达 , 品种繁多 , 并远销各地 。 单“蜀瓷厂”有七十余家 。 此时 , 龙隐镇也渐渐被商人们改叫成瓷器口 。 因“瓷”而“磁” , 后又被叫成磁器口 。 在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主的“六书”汉字造字法中 , “瓷”被叫成“磁”是很正常的 。
有了路就有了希望 , 有了码头就有了繁荣的可能 。 自从有了白崖山大码头 , 川西各州县的货物就算是有了落脚之地 , 像四处飘荡着的流浪儿突然有了家一样 , 从此就可以在一起聚集、生根、发芽 。 他们在此堆积、转运、贸易 , 厚积而薄发 。 因得天时地利之便 , 很快 , 磁器口就发展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上农副土特产的集散地 。 一些富商巨贾就纷纷在镇里开设分号收购货物 , 进出的有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以及特产烟丝等大宗商品 。 据统计 , 当时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 。 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1670多家 , 摊贩760多户 , 商贸大都集中在大码头和金蓉(老)街 。 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 , 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 。 码头河坝上建有临时街道 , 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等 。 他们各行业都设有同业公会事务所 , 相当于现在的行业协会 。 此外 , 还有丝厂4家 , 制呢厂1家 , 以及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 。 他们都有自己的货运码头 , 从早到晚 , 水陆两路 , 川流不息 , 一片繁荣景象 。 “白日里千人拱手 , 入夜后万盏明灯” , 素有“小重庆”之称 。 那时的磁器口如同那时的上海滩 , 人力、物力、财力、功力、势力 , 各种力量相互交集 , 暗流涌动 , 商机与杀机并存 , 天道与良心互搏 。 为争夺名利 , 似群雄逐鹿 , 在这条光滑锃亮的石板路上和黄金遍地的十里洋场 , 不知上演过多少回惊心动魄的故事 。 20世纪初 , 四川总督刘湘曾在磁器口开办炼钢厂、机修厂 , 成为四川最早的炼纲基地 。
磁器口三面环山 , 沟壑纵横 , 素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之称 。 前临嘉陵江 , 背靠歌乐山;清水溪、凤凰溪二溪环抱;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金蓉正(老)街、金碧街和金沙街有序地呈“川”字形排列 , 将整个古镇和盘托起 。 正如晚清词人赵熙描绘的那样:“山楼尽处苇初花 , 大段江程取势斜 。 行过慈溪秋更远 , 一丛林影退公家 。 ”古镇各街道以桥梁和石板路相连 , 不通汽车 , 每条街道又由若干条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互通 。 街道路面均由青石板铺设 , 古朴、典雅 , 历经千年踩踏早已变得光滑锃亮 。 行走于上 , 恍如穿越 , 心情格外的舒畅 。 古镇沿江依山而建 , 布局灵活 , 自然舒展 。 镇在山中 , 山在江中 。 民居建筑大多采用以竹木穿斗夹壁结构 , 预留空间大 , 能做到院中有院 。 灶壁粉白墙 , 手拱架挑梁;木柱雕龙凤 , 屋顶盖青亙;中留青石板 , 房屋立两旁 。 而穿插在山崖上凌空而建的吊脚楼 , 更像是一个个嘹望台 , 江面上的一船一人均在它的视线之内 。 当年日本鬼子在重庆大轰炸时 , 重庆人就是靠朝天门上的这些吊脚楼来观察敌机 。 敌机来了挂红灯笼报警 , 敌机走了挂绿灯笼以示解除警报 。 磁器口临街的铺面多为一进三间 , 长进深户型 , 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 , 多为大户商贾所住 。 雕梁画栋 , 窗花户棂 , 图案精美 , 做工精巧 , 极具川东巴渝民俗风格 。 古镇内主要的古建筑有:宝轮寺、钟家院、翰林院、吊脚楼、九宫十八庙以及双龙古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