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贡|石 舌: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章贡|石 舌: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文章图片

章贡|石 舌: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一条石板路 , 千年磁器口 - 石舌的作品集 - 中国作家网_易坊


有古镇的地方就一定有石板路 , 有石板路的地方就一定有故乡 。 无数的人 , 踏着无数故乡的石板路走向广阔的世界 。 石板路承载着无数人的成长 , 也承载着无数人对石板路的思念 。
这也是古镇旅游业能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
磁器口被列为中国十大古镇之首 , 除了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典型的川东特色外 。 我想 , 与那条历经千年不衰的串连着整个古镇的石板路密不可分 。

一船走天下 , 万物达九州 。 相对于肩挑背扛的人力搬运 , 水运则要快捷、方便得多 。 时至今日 , 承载世界各地货物往来的仍是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 。 堆积在朝天门码头送往川西内地各州、县的货物如山 , 它们多半要靠嘉陵江水路转运 。 西南诸地 , 丛山叠障 , 江流众多 。 嘉陵江一门独大 , 奔腾之势浩如滔滔 , 江上明礁暗石 , 似虎踞龙盘 , 进出船只稍不留神便会遭它吞噬 。 上天垂怜 , 释加牟尼佛点指从西天移来一座白崖山 , 迫使湍急的洪流在重庆上段境内一个急转身 , 从而使江面开阔 , 水流平缓 , 硬生生营造出一道天然的“九石缸”河滩 , 让进出船只如履平地 , 让常年扎打在嘉陵江上的纤夫们有了停留、歇脚 。 为感念佛祖恩德 , 变湍洪于平缓 , 当地居民在白崖山上修筑宝轮寿(又名龙隐寺) , 常年供奉香烛 。 纤夫们歇脚 , 货物就有了停顿 , 就成了中转 。 久而久之 , 这里便成了白崖山大码头(后改磁器口大码头) 。 相传 , 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 , 凭着“石缸对石鼓 , 黄金万万五 , 谁人能知晓 , 买下重庆府”的英雄气慨 , 率领农民起义军从“九石缸”河滩一举攻入重庆府 。 传说加史料 , “九石缸”河滩声名远播 。 河滩上留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汉代崖墓群 , 并有陶俑、陶器等出土 , 古镇历史由此开启 。
“世上本没有路 , 走的人多了 , 也便成了路 。 ”那是鲁迅先生在彷徨时 , 对新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形态的美好社会作呐喊时 , 拿路做的比喻 。 他之所以没有告诉你怎样去走路 , 也没有告诉你走一条新的路要历经怎样的艰难险阻 。 个中滋味 , 全由个人去体会 。 有的人 , 一生下来就在荆棘丛中攀爬 , 死活都要走出一条能活下去的生路来;有的人 , 天生就有人为其铺好了康庄大道 , 衣食无忧 , 到老也不知道荆棘一词 。 福缘深浅 , 全在一条人生之路 。 曹操感叹:“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 去日苦多 。 ”子曰:“朝闻道 , 夕可死矣 。 ”足见人生之路之难之短暂 。 磁器口的石板路 , 是先辈们在咆哮的嘉陵江、陡峭的白崖山岩壁 , 以血肉之躯一级一级抠凿出来 , 然后再铺上石板 , 延伸至古镇的每一个角落 。 这也是我走过的所有古镇中最为峻峭的路 , 堪称“蜀道” 。 因为久远 , 因为日踩夜踏 , 石板路早已光滑如镜 , 犹同成都宽窄巷里谢老爹的长烟竿 , 每一节都嵌满沧桑 。 石板取自深山 , 沉稳厚实 , 给人安全感 , 走在上面即刻就有回家了的感觉 。 一条石板路 , 千年磁器口 。 这已非单纯意义上的对路的开拓 , 而是先辈们在道德层面上对磁器口万年昌盛的期望与升华 。 先辈们不畏险难 , 为的是让后来人不再有险难 。 犹如掘井人 , 更多的是为了让后世人不再有枯渴 。 石板路四通八达 , 似一张大网 , 将整个古镇连根串起 。
这与江南不同 , 江南古城镇的路大都用鹅卵石铺设 , 称为石子路 。 所用石子均是挙头般大小的鹅卵石 , 颜色相似 , 排列有序?镶嵌在各条街面上 , 冬能御寒 , 夏能抗暑 , 会呼吸 , 雨时不沾鞋 , 走起来平稳、舒坦 。 与磁器口的石板路是同义 , 仿佛真功夫在诗外 。 我家乡的村镇街道就是由鹅卵石铺成 , 别具一格 。 整个县城当年是由猴子作向导修筑起来的 , 充满灵气 。 城中心的桃源桥大街则是由许多块石板铺设 , 底下有深渠 。 可能当年猴子在选城的线路上遇到深渠时跳跃而过 , 不认真 。 桃源桥上的人不分南来北往在此集市贸易 , 桥下水流不断 , 桥上商客拱手相让 , 好不热闹 。 这是儿时的记忆 。 那时 , 有钱的大户人家都会在大门前铺设精致的石子路 , 用来彰显门庭 。 他们专挑拇指般大小的光滑的青石子 , 按颜色的不同铺设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案 , 有花卉植物、有动物利器 , 以及祥云海山、钱财万胜等等 , 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石子路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石子路更像是一条健身路 。 “卵石铺成供众行 , 足底可通经 。 为人治病无私念 , 一片丹心天照明 。 ”古人早就知道了石子路有健身治病的秘密 。 家乡徐霞客大道上有一段石子路是“健身路” , 前童古镇也有“健身路” 。 而东门“八角楼”的石子路、柴家墙弄“明儒方正学故里坊”的石子路 , 却只能从历史的教科书中去找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