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三星堆最为诡异让人不解之处
一、三星堆的真正核心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并不是文史 , 所以实在是难为了人文类专家 , 建议不必煞费苦心!
震惊中外的三星堆的考古挖掘已经接近尾声 , 又出土了上万件看似稀奇古怪的文物 , 急待文史专家给予解读 。 但正如很多人所期待和认为的那样:其他遗址是越挖掘越清楚 , 只有三星堆越挖越糊涂!
然而三星堆的真正核心却属于自然科学领域 , 并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 , 而且必须要等自然科学解谜后 , 谈文史才有意义 。
三星堆解谜后将引起自然科学界地动山摇 , 即便如此 , 但也在自然科学研究范围之内并没有超越 , 只是其中涉及的是自然科学一些争议极大 , 且时期也较为久远的问题 。 幸好有三星堆的保存和出土 , 可以作为有力的实证 。
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是:实证、再现(复制) , 主要是客观方法 。 而不会是各执己见、纠缠不休带有更多主观色彩的人文研究方法 。
二、并不是笔者能够破解三星堆就能很快发表论文
笔者多次声称已经破解三星堆 , 并且还包括金字塔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一些上古遗迹 。 虽然论文还未发表 , 但千万不要认为笔者是在自我吹嘘、臆想、诈唬!笔者已经多次解释了论文未发表以及受到重视的原因 。
1.笔者第一篇论文投到了世界顶级期刊Nature , 国内有极少的同行阅读过 , 是高度认同 。
笔者的那篇论文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三星堆的真正核心 , 只是探讨了三星堆的部分器物 。 没有发表并非论文的核心内容的问题 , 而是其他原因:
第一 , 论文存在一个不足:文献回顾方面很少 。 主要原因是专门研究三星堆的英语权威论文较少 , 而中文文献因为很多外国学者无法阅读加之无法在线查阅 , 所以笔者撰写时引用也较少 。 但编辑及同行评审认为:作为严谨的论文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 从此部分才能看到作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了解;
第二 , 在论文中结尾引出了玛雅文明可能与三星堆存在关联 , 但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 也未列出特别是三星堆那件似鼋的青铜器(见下图) , 作为力证来与玛雅的特色建筑对比 , 只是说明是下一篇论文的重点 。 当时未加上此证据 , 加之玛雅问题在西方学者眼中是较为复杂的问题 , 所以有关主审编辑对此极不认可 。
尽管如此 , Nature转移到了其子刊 , 并且先后派了2个投稿顾问跟踪(笔者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列出了投稿证据以及来往信函) 。 因为后来笔者又有深入得多的新发现 , 认为需要作较大的修改 , 所以笔者没有同意转移论文 。
2.当前除了修改那篇论文 , 另外还要撰写新论文 , 很多非学术界人士并不知道写论文比写公众号的普通文章要难得多!!
笔者已经说清楚了:三星堆的核心涉及的是非常重大的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 , 而且不只是单一的一个遗址的问题 , 还与世界其他地方留存下来的至今没有解释的一些遗址具有共同性 , 那么论文撰写起来的难度更大 。
从格式方面 , 自然科学研究性论文一般必须满足以下几部分:Introduction(引言) , Methods(方法) , Results(结果) , Discussion(讨论) , Conclusions(结论) 。
另外 , 因为论文是投到世界顶级期刊Nature , 内容上还必须满足:method(严谨系统的方法)、quantitative study(量化研究)、replicable(可重复) , 又因为是世界权威期刊 , 论文还必须要具有:universality(普及性) , 也就是研究的问题能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 而不只是反映三星堆的单一问题 。 如果只是反映的单一而缺乏普及性 , 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 尽管在世界极其有影响 , 但此现象只有局部的出现 , 而无法作为普及性的意义 , 作为世界性的权威学术期刊也不会发表 。
而参考文献方面必须阅读相关的、大量的、权威的英语原文论文 , 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性的总结 , 这样的引用才能得到编辑及同行评审的认可 。 单是此方面的工作就要静下心来耗去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
接着才是撰写自己的见解 , 而这一过程因为是原创性 , 要把自己的认识进行系统整理 , 并且还要组织语言和逻辑 , 最后的表达还要接近英语的母语水平 , 比前面消耗的精力和时间还要多得多!!
推荐阅读
- 比三星堆还早2000年,也许这里才是“古蜀之源”?
- 亚马逊挖出一枚巨蛋,内藏人形生物,“羽民国”是否存在
- 揭秘外星文明,美军曾到过的泽塔星球,有两个太阳?
- “后羿射日”不只是神话?中国气象局教授:这很有可能是件真事
- 三星堆的新时空旅行
- 上千平方只剩一种植物,被称为人类禁区的亚马逊,究竟有多恐怖?
- 三星堆的古人们很可能接触过一个神级文明,或者说共同生活过
- 考古学家研究说:山海经可能不是神话,而是一个丢失的奇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