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穿梭是否存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宇航服”,难道仅仅是巧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引言
01要论金沙遗址博物馆中 , 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 那一定是人尽皆知的太阳神鸟 。 但在太阳神鸟之侧 , 还静静伫立着一尊更有看点的商周铜人形器 。 这尊人形器高约10厘米 , 是由青铜打制而成 。 若是从其体积、材质和题材来看 , 它并无特别之处 , 但若是留心观察 , 就会发现这尊距今两三千年的人形器 , 竟与当前探索探空的宇航员形象十分贴近 。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在《友人婚杨氏催妆》中写道:“不知今夕是何夕 。 ”其实 , 在一些考古遗址的文物发现中 ,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让人感觉时光交错 , “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文物 , 就像金沙遗址中的“穿越”文物——宇航服、鞋拔子、火锅盆……这些文物到底和现代物品有多像?这就一起来看看吧!
▲商周铜人形器与宇航服的对比
这尊人形器各个身体结构具在 , 唯独人头缺失 , 在人头处挖了一个大圆孔 , 仿佛宇航服的透明面罩 。 但宇宙探索工程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 这尊人形器当然不是在“致敬”宇航员了 。 据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金牌讲解员姚凯介绍 , 器物上的肩部和小腿处都分布有小圆孔 , 应该是做悬挂之用 。 此具器物应是祭祀装饰物 。 而器物腰间酷似三角裤造型的刻痕 , 则被专家学者认为是一种生殖崇拜 , 认为其承载的是古蜀地区人们对于子嗣兴盛的美好祝愿 。
▲商周铜人形器
《史记·五帝本纪》载:“陶河滨 , 河滨器皆不苦窳 。 ”在新石器时代 , 陶器便已诞生 , 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具 。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多个遗址中都出土过大量的陶器 。 故而陶器算是相对常见的文物 , 然而一个出土于金沙遗址的陶盆 , 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 这个陶盆自出土起 , 就让一众专家犯了难 。 专家们翻遍史籍 , 也没能弄清楚其真实的用处 。
▲反映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的相关泥塑
该陶盆被发掘于“灰坑” , 所谓“灰坑” , 就是古蜀人的垃圾堆或是储藏区 , 里面装满了古蜀人丢弃的物品 , 多是一些生活用具 , 对于考究古蜀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有着重大的意义 。 发掘于灰坑的陶盆 , 自然也是古蜀人日常中的用具 , 但其留给专家们的信息 , 也仅限于“日常用具”了 , 目前尚未有资料能证明其用途 。
02其造型给专家们提供了一些猜测的方向 。 由于这个陶盆中央有一根圆柱 , 柱顶与横梁交汇处 , 以及柱脚都有小孔 , 也许是供古人手提或者悬挂之用 。 另外这个陶盆外形还酷似火锅 , 难道吃火锅的习俗 , 从那时起便兴起了?还有专家猜测这个陶盆或许有照明、盛油甚至是洗脚之类的用处 , 真相究竟为何 ,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溯源 。
▲陶盆
在生活中 , 很多人都用过鞋拔子 , 这是一种长条凹陷状的物体 , 只要用上它 , 穿鞋就不用拿手提鞋后跟 , 十分方便又卫生 。 鞋拔子并非现代专利 , 而是自古代起就已经诞生 。 所以 , 当许多人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看到一件文物时 , 都下意识地以为它就是古蜀人使用的鞋拔子 。 这件文物是用透闪石软玉制成的 , 其色彩十分多样 , 红黄黑白兼而有之 , 属实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
▲商周凹刃玉凿
这件美丽的文物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 叫做“商周凹刃玉凿” 。 其形状细长 , 尾部有凹陷 , 与现代的鞋拔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 然而它却并非是古蜀人的鞋拔子 。 因为在古蜀时代 , 皮鞋尚未出现 , 鞋拔子作为鞋的衍生物应该也不存在 。 而且其出土于祭祀区域 , 又是用玉料打制的 , 故而应是祭祀利器 。 据姚凯阐述 , 凹刃玉凿不仅出土于金沙遗址 , 还在我国南部的云南广西等地 , 甚至是国外的越南、老挝、缅甸等考古遗址中出现过 。
▲三星堆遗址
这也让考古历史学家对于当时亚洲南部的文化交流有了新的猜想 。 他们猜测 , 这份用玉料打制的凹刃玉凿 , 在贸易与文化的不断交流中 , 被古人们从古蜀地区携带到了东南亚地区 。 这说明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 , 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兴起 。 东南亚地区出土的玉凿 , 则是以古蜀地区为圆心 , 向外进行文化辐射的有力证据 。
推荐阅读
- 史密斯船长穿越时空,活了140岁重现人间,科学界为此癫狂
- 杭州女子晒图火了:要不要少开半小时空调?家中“电费刺客”原来是它
- 爱因斯坦时空观被质疑?宇宙或早已步入了终结,我们活在过程里?
- 催眠是否适合每一个人?这5类人不适合做催眠
- “灵魂”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2个灵异实验,揭开背后的奥秘
- 平行世界的真实存在?时空旅人:外星物种
- 一个人在非洲面对一群鬣狗,是否有生还的希望?
- 不教婴儿说话,人类是否会产生新语言?古埃及法老曾做过实验
- 人在弥留之际,是否还能听见来自外界的声音?
- 135亿年前的景象:韦布望远镜几乎已经看到了时空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