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体育品牌该如何建设?


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体育品牌该如何建设?


文章图片


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体育品牌该如何建设?


文章图片


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体育品牌该如何建设?


文章图片


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体育品牌该如何建设?


文章图片


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体育品牌该如何建设?


只关注体育


城市 · 赛事 · 牌 · 传播

中国航天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 , 对于中国体育品牌们来说 , 自然也看到了其带来的商业价值 , 与航天联名、合作、科技支持等更多被应用在了体育领域上 , 航天精神与体育精神似乎也有很多共通点 。

作者 | 加贺
编辑 | 加贺
上周末 , 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问天实验舱送入太空 , 这是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 其当然受到了广泛关注 。
问天实验舱发射过程在央视网站上进行视频直播 , 最高收看人数达到数百万之多 , 而现场附近的海滩也挤满了一睹风采的游客 。 据文昌市文旅局数据 , 发射日当天 , 至少超过50万人到发射场地所在的龙楼镇观看火箭发射 , 周边民宿、露营场地更是爆满 , 其中不乏以家庭为单位、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 。
【探索永无止境,航天体育品牌该如何建设?】
可以说 , 中国航天甚至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等其他周边产业发展 , 而对于中国体育品牌们来说 , 自然也看到了航天带来的商业价值 , 纷纷与航天进行联名、科技支持等方面的合作 , 而航天精神与体育精神似乎也有着很多共通点 。
01.航天助力中国体育
航天技术在运动员训练和生活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
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 , 张雨霏获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 而后又将女子4×200米自由泳的金牌收入囊中 , 也使得中国游泳队在这届比赛中成绩斐然 。
中国游泳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时代光电公司 , 他们把航天员日常训练的惯性技术嫁接到了游泳训练当中 , 利用惯导分系统 , 得到运动员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 , 以及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 , 对每个动作的评估更加精细化 , 做到了航天训练和体育训练完美结合 。

同样的 , 在赛艇运动上也有航天训练技术的身影 , 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的低速风洞实验室成功开发三维力测量平台 , 用于研究运动员不同动作姿态的气动力大小 , 以及不同编队组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 。
“风洞”利用相对运动的原理 , 模拟气流和物体运动产生的风阻力等方面的问题 , 其原先最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 而几乎所有的飞机、火箭、导弹等都要用“风洞”来做实验 。 只不过体育运动不比飞机火箭的速度快 , 赛艇的风阻也相对较慢 。
冬季项目的极限性更强 , 更需要“风洞”给出专业数据 。 “风洞”能够给出运动员不同姿态下的风阻数据 , 便于运动员训练形成最佳的动作 。
除此之外 , 中国航天的这些高科技也给滑雪训练提供了更多可能:“弹射训练装置”能提高训练效率 , 让运动员专注于动作上;“背包助推器”则源自火箭推进系统的灵感 , 可帮助冰雪项目运动员达到平时无法达到的速度 , 使运动员能够突破体能极限并形成高速状态下的肌肉记忆 , 开创了一种新的训练方式 。
用科技优化运动方式以提高成绩在运动赛场上已屡见不鲜 , 体育品牌为了抓住更多年轻群体 , 与航天的联名成为其重要抓手 , 而中国航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类IP 。
02.体育服饰:借助航天科技的力量
其实在近两年 , 与一些看似较为传统的品牌跨界联名成为潮流 , 例如李宁与人民日报的联名 , 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 在短时间内大受欢迎 。
人民日报本身属于政府报纸 , 在一般人心中的形象都过于严肃 , 而此次推出联名产品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感 。 除了人民日报 , 李宁还与中国航天、《国家宝藏》等IP联名合作推出新产品 。
除了李宁 , 航天IP也成为了其他众多品牌联名的选择 。
在今年的4月24日 , 也就是“中国航天日” , 安踏儿童联合中国航天· 神舟传媒共同推出航天联名款专业跑步装备——“水冷科技 2.0 中国航天特别款 ” , 这款跑步装备具备极强的速干性能 , 搭载核心科技的专业运动童装 , 不仅能让青少年儿童在初接触时体感降温6℃ , 更可以在穿着时创造持续50分钟的凉感效果 , 适合少年儿童在夏日进行运动 。 而这已经不是安踏首次以航天为概念将技术引入产品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