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种子安全意义重大 , 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话说:“关键时刻 , 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绊倒一个大国 。 ”目前全球共有4代育种技术:第一代是常规良种;第二代是杂交育种;第三代是转基因;第四代是基因编辑 。 在这4代育种中 , 我国占优势的是哪一代?未来有可能领先的是哪一代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否有新的发展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中国战略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 。 作为科技部原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原主任 , 王宏广近年来持续关注中国生物技术、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问题 , 也参与了中国生物安全法的早期研究与起草工作 。 目前 , 他同时担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 , 既研究生物安全 , 也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出谋划策 。
杂交育种已被广泛应用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这4代育种技术各有什么特点?我国占优势的育种是哪一代?
王宏广:第一代常规良种 , 就是从长的庄稼地里直接挑选好的种子留下来 , 这是历史上使用最久的育种技术 , 至今也在用 。
第二代杂交育种 , 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自己毕生心血都用于研究的技术 , 现在是我国种子的主体育种 。 杂交育种 , 就是选择好的品种、育种材料进行杂交 , 找出杂交优势 。
第三代转基因技术 , 目前美国非常鼓励 , 用得比较多;欧洲一些国家比较抵制;中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家 , 介于在美国和欧洲之间 , 比较谨慎 。 目前我国批了一些不直接食用的树木、棉花等作物 , 直接食用的转基因农产品审批非常严格 。
第四代基因编辑 , 通常不需要加入外源基因 , 在现有的基因上进行一些调节 , 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 现在美国跟我国同时都拥有这项技术 , 我国在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 。
《中国经济周刊》:杂交育种的应用范围有哪些?有没有被广泛应用?
王宏广: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的研究与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 , 杂交小麦、大豆已经研究多年 , 难度较大 , 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 杂交水稻分为早稻和晚稻 , 过去大家曾认为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米质不是很好 , 后来袁隆平先生已经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 , 但是目前还有一些误解 , 认为杂交水稻的利用率不高等 。 实际上 , 袁隆平杂交水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 我国的水稻、玉米、棉花几乎都是杂交的 。 杂交育种是第二代育种技术 , 中国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的 , 特别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等的研发与应用 , 我国都是世界领先的 。
转基因产品直接食用的审批十分严格
《中国经济周刊》:转基因技术是否安全?我国在转基因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否健全?
王宏广:从全球范围看 , 转基因技术已研究了五六十年之久 , 多数科学家认为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 即使有安全问题的产品也会在安全试验阶段排除 , 极少数科学家、部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存有争议 。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各国也在高度关注其发展中有没有潜在的风险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制定了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转基因安全问题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转基因安全条例》《农业转基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 始终坚持在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同时 , 不断强化生物安全管理 。 如在1996年 , 就颁布了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部门法规 , 成为国际较早实行转基因安全管理的国家之一 。 2001年国务院正式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明确指定农业部负责 , 会同科技、卫生、环保、外经贸、检验检疫等10个部门组成部级联席会议共同管理 。 在管理环节上 , 既针对产品又针对过程 , 涵盖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及进出口等各个环节 。 可以说 ,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 。
《中国经济周刊》:转基因技术 , 各国应用情况如何?在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 , 我国有没有考虑应用转基因技术?
王宏广:转基因技术 , 目前在美国应用得比较多 , 美国人觉得转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 , 所以没有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注 , 直接投入市场 。 相反 , 欧洲人觉得转基因食品不安全 , 如果老百姓消费 , 就必须在商品上标识 , 相信的人才去吃 。
推荐阅读
- 国际空间站充满了细菌!为什么清除不了呢?宇航员对此困扰不已
- 比稀土还金贵!新疆发现毒性强烈的奇特金属,能够用来制造火箭
- 下半年生存指南—进化能力(二),打破桎梏思维!
- 必须赴美调查!权威专家:病毒可能来自美国生物实验室
- 现货型CAR-T疗法的危机:Cas9基因编辑后,T细胞繁现染色体异常
- 来了,来了,星际研旅真的来了
- 警告人类别惹外星人?霍金的6个可怕预言,其中3个正在上演
- 陈根:CRISPR-Cas9技术,可有效治疗罕见血液病
- 乙肝在研新药PBGENE-HBV,cccDNA抑制剂,尚无同靶点进临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