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材料,未来科技的材料“基建”( 二 )


镍钛诺可以用于制造电线 , 在各种消费品和工业品中都有所应用 。 比如 , 牙套的弓丝 , 人体的热量会给镍钛诺制成的弓丝加热 , 导致弓丝收缩继而施加必要的力 , 以矫正牙齿的位置;心脏手术中植入的支架;恒温控制器 , 用于需要让形状随温度发生变化的地方;以及控制太空系统稳定形态设备 。 事实上 , 自从镍钛诺在1959年被科学家发现 , 科学家几乎在每年都能发现新的用途 。
显然 , 拥有超强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非常实用的功能 。 比如 , 在停车场撞弯保险杠时使用这种材料修补汽车的轻微损坏 , 不难想象 , 汽车保险杠或侧板所采用的材料 , 平时呈现的是某一种形状 , 但它们在加热或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时 , 又会呈现出另一种形状 。 技术人员也许只需将保险杠置于精准调校的“汽车修理灯”下 , 它就能自动恢复到原状 。 这样 , 人们就无需为汽车提供其他昂贵的修理服务或更换配件 。
这项技术同样适用于飞机 , 使之随着飞行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形状 , 并依据当地条件优化性能 。 大多数运输工具都只能保持一种固定形态 , 但如果运输工具可以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巧妙地改变形状——比如 , 汽车、飞机或船只都能够稍微变化外壳形态 , 就可以提高几个百分点的燃油效率 , 就像职业自行车手在下坡时对骑行姿态做出细微调整 , 以便充分利用最后一点俯冲速度 。
另外 , 姜-泰勒金属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可编程材料之一 , 姜-泰勒金属可随着环境的改变呈现出不同的电性质 。 姜-泰勒金属的名字来自姜-泰勒效应 , 该效应形容在低压环境下 , 电子状态下呈几何排列的分子和离子能发生扭曲 , 这种新物质状态能让科学家通过简单施压将绝缘体(不能导电)变为导体 。
曾有实验尝试将可编程材料与C60结合在一起 。 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巴克球在充入金属铷之后 , 一旦承受压力 , 就会变为足球形状 , 而在压力减弱后又可恢复为正常的球形 。 想在单分子水平上控制任意数量的“开/关”系统 , 那样的响应性分子是成功的关键——要知道 , “开/关”系统正是数宇革命的基础 。
不仅如此 , 其他材料所具有的“开关”潜力也逐渐显现出来 , 索烃和轮烷是属于机械互锁结构(MIMAs)的两类纳米材料 , 分别于1983年和1991年受到广泛认可 , 并让-皮埃尔·索瓦日(Jean-Picrre Sauvage)和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Sir FraserStoddart)凭借这两种材料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中的应用 , 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
索烃属于机械互锁结构 , 看起来像是两个相互锁在一起的环 。 这种材料是由长长的分子链构成的 , 这些分子链弯曲成环状 , 首尾街接 , 形成永久性的闭合环 。 环与环之间也会相互吸引 , 不过 , 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 , 近似于石墨烯薄片之间的作用力 。 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形成了所谓的超分子系统 , 而超分子系统不再仅仅由一个孤立的分子构成 。
轮烷则类似于一个哑铃 , 手柄处围绕着一个独立的环 。 分子较粗大的部位构成了哑铃末端的“砝码” , 可以防止套环滑脱 。 套环和手柄之间发生强烈交互作用的地方称为基点 。 在遇到适当条件时 , 套环可在基点之间穿梭或跳跃 。
经过多年的实验 ,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 , 他们可以预先设计出套环和手柄之间的引力 , 从而实现自动穿套 。 这意味着索烃和轮烷将成为可编程材料 , 另一种化学反应将增加套环/手柄超分子系统的重量 , 从而困住套环 , 使其成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 。

未来科技的“基建”
当然 , 当前的可编程材料的应用还只停留在浅层 , 长远来看 , 可编程材料将成为未来科技“基建”一般的存在 , 比如 , 在纳米机器人的应用中 , 可编程材料就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还是以索烃和轮烷为例 , 2005年 , 荷兰、英国与意大利联合研究小组共同开发出一种纳米机器 , 只需向它添加某种光线 , 科学家就能让液体逆流所上 。 该研究小组制成一种轮烷 , 它的手柄有两个固定基点 , 同时轮烷的一个砝码将手柄与一个特制的斜面连接起来 。
在常态下 , 液体会沿并斜面向下流动 , 原理也很简单 , 就是重力的作用而已 。 研究人员发现 , 在正常情況下 , 经轮烷改造的斜面同样会让液体向下流动 。 然而 , 当他们利用一种特殊光线照射轮烷改良后的斜面时 , 液体便会违反重力作用 , 向上流动 。 究其原因 , 光线照向斜面时会被轮烷环吸收 , 从而赋予了轮烷环充足的能量 , 使其能够从一个基点移动到另一个基点 。 当轮烷环跃至第二个基点时 , 顶部的砝码便会对液体产生排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