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何不大力开采?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二 )



开采会导致海洋生态发生变化
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 , 势必会对氧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小心导致甲烷释放 , 大量的甲烷排进海水中 , 海洋中的氧气就会减少 。 除此之外 , 甲烷会加速微生物的氧化 , 海洋中的微生物减少 , 海水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 氧气减少加之海洋性质变化 , 海洋生物就难以生存 。
当海洋中的甲烷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 海水就会汽化 , 整个海洋将动荡不安 , 极易发生海啸 , 海啸对人类来说是灾难性的存在 , 所以可燃冰的开采难度非常大 。

开采会导致地质发生变化
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 , 甲烷释放会引发灾难 , 水也是一样 。 水能够渗透到岩层中 , 在陆地上开采可燃冰的时候 , 可燃冰一旦发生分解 , 释放的水就会顺着岩石的缝隙流动 。 水的渗入会改变可燃冰附近的地质结构 , 极易发生垮塌等地质灾害 。

在水中也是一样 , 可燃冰的分解也会导致海底塌方 。 可燃冰一分解 , 甲烷和水到处跑 , 海底的物理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 尤其是海底陆地 , 稳定性降低 , 海底就会发生塌方或者滑坡 。 一般海上勘探的钻井都是安装在海面平台上的 , 海底陆地一旦塌方 , 海面平台就会不稳定 , 钻井随时可能倒塌变形 , 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

可燃冰尽管储备丰富 , 但是开采难度大 , 成本高 , 危害性强 , 所以专家说并不是不想开采 , 而是不能开采 。
目前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开采方法呢?这一答案是肯定的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开采可燃冰的方法已经被找到 , 只不过我们考虑到可燃冰开采的危害性 , 并没有大范围的进行操作而已 。

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六大突破 , 其中有一大突破就是“防砂技术” , “防砂技术”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 在地质结构中 , 不仅仅有已经固化成岩的地层 , 还有一部分的流体 , 当把已经固结成岩的可燃冰取出来之后 , 这些流体势必会填补空缺 , 就会发生塌方 。
我国在突破这项技术之后已经能轻松地将可燃冰取出 , 再也不用担心流体会四处“乱跑”的情况了 。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何不大力开采?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 , 很可能未来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对能源的掌控能力 , 技术越发达 , 在世界上就越有话语权 。 可燃冰在未来势必是能源的巨头 , 将为我国的发展增添光辉的一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