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读到的变成自己的——将知识内化的认知学习法( 二 )
再过半年或者一年 , 你经历了很多事情 , 或许你遇到了书中提到的类似问题;或许你在经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 , 已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用到了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 。
此时 , 你再次阅读这本书 , 你会有更多的触动和启示 , 因为 , 随着你的认知不断跃迁 , 你再走同一条路的时候 , 就会看到和以前不一样的风景 。
认知学习法之交叉效应研究表明 , 一个时间段里面 , 同时看多本书的效果比专注看一本书的效果更好 , 原因在于后者的看书方式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丰富 。
我们有时会执着于“读完一本书” , 这本书没读完 , 大脑就会牵挂着 , 觉得自己虎头蛇尾 , 羞于打开一本新书 。
然而 , 人类的大脑有两个特点:
一是大脑喜欢解读 , 所有的知识都是由人的大脑解读出来的;
二是大脑喜欢建立联系 , 所以各种知识都能以不同的方式结合与穿插在一起 。
况且 , 每本书中的知识点都是某一座“知识大厦”的碎片 。 知识是有网络效应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 , 它一定要跟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 , 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 。 只要你愿意把这些不同书中的知识碎片拼接在一起 , 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隐性联系 。 书中能够联系的知识点越多 , 书的价值越高 。
在一段时间内交叉阅读不同书籍有两点好处:
一是大脑会因为更换不同类型的知识而“进化”得更容易抓住书中的重点和关键点 , 这样有利于你更快地吸收新知识;
二是你从不同书中获取到零散知识后 , 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邻近知识串联起来 , 进行对接和匹配 。 每当匹配成功的时候 , 你会迸发出发现新大陆般的感叹:“这个原理也可以用在我最近看的书中!”
建议把读书习惯从A→A→A→B→B→B→C→C→C(前面三天看A书 , 之后三天看B书 , 最后三天看C书)变成:A→B→C→A→B→C→A→B→C , 每天穿插着看A、B、C三本书 , 这样更有利于记忆 , 也更有利于发散性创新 。
读书没有捷径 。 所有你走过的捷径 , 都是给自己挖下的坑 。 运用认知学习法 , 你在阅读中能够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训练自己抽丝剥茧看事物的能力、不断训练自己找规律的能力 , 直到未来某一天 , 你会发现 , 你终于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 那些你曾经读过的书会在未来某个时机创造你想都想不到的奇迹 。
推荐阅读
- 东南亚一奇葩民族:把“静止”视为信仰,懒得连繁衍后代都不愿做
- “叛逆”女孩不喜欢继父报假案,警官把她当女儿,助她考上大学
- 山东一女子不想做饭,让老公订完送上门,老公直接把外卖一摔就走
- 15年美国在夏威夷模拟火星环境,3男3女被隔离一年,结果如何?
- 你我皆微尘,如何度一生?
- 广西一结婚现场,新郎被多人高喊“渣男”,却把新娘乐坏了
- “嫖娼”被抓需要拘留15天,如何向单位请假?
- 科学家呼吁对人体大脑在午夜后清醒时如何变化展开新研究
- 上映10天票房破20亿,把人看哭的《独行月球》,靠的可不止是搞笑
- 车辙里的镇江商业文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