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有孔虫遭遇了巨大打击 , 而浮游有孔虫则迅速演化 , 占据了浅表海洋 。 鱼类依旧繁盛 , 甚至在热带地区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 昆虫迅速扩张 , 也迎来了数量和种类的增长期 。 而哺乳动物也迎来了光辉灿烂的黎明:偶蹄类、奇蹄类和灵长类在这一事件中暂露头角——甚至可以说 , 人类就是起源于这样的高温之中 , 与之相伴的 , 还有有史以来最大的蛇 , 以及最小的马 。
最大的蛇——泰坦巨蟒 , 它的体长或许能超过12m 。 一般认为 , 它的出现与当时的高温环境密不可分 。 [9
看起来 , 似乎一切都安然无恙 , 除了倒霉的底栖有孔虫 。
这不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巨大变革 , 但那迅速的碳排放却让我们感觉似曾相识——PETM或许是地球历史上最接近于现在的气候变化事件 。 但实际上 , 在工业革命的加持下 , PETM的小行星、火山活动与甲烷水合物只能相形见绌——我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碳排放过程 , 是PETM这种自然附加意外导致的极端事件的十倍之多 。 目前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每年37000000000吨 , 按照这个速度 , 我们将在150年后追上PETM所排放的碳总量 。 在这个尺度下 , 没有人能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A:显生宙大灭绝事件的次数与海洋生物灭绝率;BC: 预估的全球灭绝情况 。 在碳排放无法得到抑制的情况下 , 我们很有可能在短期内遭遇与过往大灭绝损失相当的灭绝事件 。 [10
“生命会找到出路”——我们无法预判几千万年之后发掘我们这一时代地层时会看到什么 。 即便从工业革命算起 , 人类碳排放的迅速增长也不过两百多年 。 在地质历史的尺度来看 , 200年算得了什么呢?它甚至不足以画出一条清晰的线条 , 提供哪怕一个小小的数据点 。
但是 , 如果我们真的处于灭绝的序幕 , 那么我们是否会被记录就变得不再重要 。 在我们身后 , 会有数千年 , 数万年 , 数十万年的地层记录下我们所做的一切 。 它会变成一条缓慢的恢复曲线 , 而恢复的速度将取决于灭绝的烈度与完全不可预期的正反馈事件 。
从未有哪一种生物像今天的人类一样握住了书写自然的笔 , 而要写下什么 , 就在此间的抉择之中 。
唯一遗憾的是 , 序章已经开始 , 我们永远无法丢掉这支笔 。
参考文献:
[1
Raup DM Sepkoski JJ Mass Extinctionsin the Marine Fossil Record[J
. Science 1982 215(4539):1501-1503.
[3
Gutjahr MRidgwell A Sexton PF et al. Very large release of mostly volcanic carbonduring the Pala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J
. Nature. 2017;548(7669):573-577.
[4
Kennett JP Stott LD. Abrupt deep-seawarming palaeoceanographic changes and benthic extinctions at the end of thePalaeocene[J
. Nature 1991 353(6341):225-229.
[5
Thomas DJ Zachos JC Bralower et al.Warming the fuel for the fire: Evidence for the thermal dissociation of methanehydrate during the 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J
Geology 200230(12):1067-1070.
[6
Kent DV Cramer BS Lanci L et al. Acase for a comet impact trigger for the 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andcarbon isotope excursion[J
. Earth &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3211:13-26.
[7
Wright JD Schaller MF. Evidence for arapid release of carbon at the 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J
. Proceedings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3110(40):15908-15913.
[8
Schaller MF Fung MK Wright JD et al.Impact ejecta at the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J
. Science 2016 354(6309):225-229.
[9
Head JJ Bloch JI Hastings AK et al.Giant boid snake from the Palaeocene neotropics reveals hotter past equatorialtemperatures[J
. Nature 2009 457(7230): 715-717.
[10
Penn JL Deutsch C. Avoiding oceanmass extinction from climate warming[J
. Science 2022 376(6592): 524-526.
推荐阅读
- 印度遇122年来最强热浪!科学家透露坏消息:地球未来或不再宜居
- 一颗直径1公里,内核为直径0.8公里的纯金小行星落入大海,联合国怎么做?
- 二氧化碳变汽油重大突破!效率大大提高,地球变暖要暂停了?
- 为什么我们身体总是处在缺氧环境下,是因为被氧气“骗”住了吗
- 碳及其化合物析疑
- 《宝可梦》来源与生态:熔岩虫与熔岩蜗牛,在品种上有很大不同?
- 恐龙灭绝的元凶起争议,或许并非小行星?新的“答案”是什么?
- 首次发现,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系外星球大气层中拥有二氧化碳
- 直接晒干!最终毁灭人类的可能不是二氧化碳,而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