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十夏
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喝过汽水 , 但现在说起汽水 , 应该很多人都忘了自己以前喝的是什么牌子的汽水了 。 毕竟 , 现在人们的世界里大都是可乐、雪碧之类的 。 但不得不说 , 童年时期的夏天 , 是被玻璃瓶装的国产汽水承包的 。
鼎鼎有名的崂山可乐 , 诞生于1953年的青岛 , 是我国第一款碳酸饮料 。 和崂山白花蛇草水一样 , 崂山可乐也曾经是青岛引以为豪的“地域名片” 。 从1980年到1990年 , 崂山可乐供不应求 , 全国联营的生产厂家就有100余家 , 年生产能力8000万吨以上 。 崂山可乐在青岛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 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最高达20% , 一时风头无两 。
除了崂山可乐 , 上海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可乐” 。 在电视广告兴起之初 , 上海电视台转播了一场国际女篮比赛 , 在中场休息片段插播了一条广告:画面上 , 运动员在经过激烈比赛后 , 拿起“幸福可乐”酣畅的喝了起来 。 而“清爽可口 , 芬芳提神”这句广告词更是让幸福可乐成为当时上海最受欢迎的饮品 。
还有诞生于1981年的天府可乐 , 牢牢控制着川渝地区的汽水市场 。 如果说崂山可乐、幸福可乐、天府可乐都仅限于当地市场 , 外地人很难看到 。 那么 , 起源于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则堪称汽水界的“顶流选手” , 就算你没喝过 , 也一定见过那只白色雪山上的北极熊 。
北冰洋食品公司最早建于1936年 , 前身是北平制冰厂 。 1985年改制建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后 , 短短三年时间就净赚了1300多万 。 当时正值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变好 , 北冰洋汽水一经推出 , 便收获了大批粉丝 , 并受到北京市民的追捧 。
在最火热之时 , 售卖北冰洋的商户能在北冰洋公司前排至两三米远 。 在70、80年代 ,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带有北极熊标志的桔汁汽水 , 就连可口可乐都是它的手下败将 。 然而 , 在1990年代中期 , 随着我国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 ,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中国 , 众多外资品牌冲击了国内汽水市场 。
面对外资的冲击 , 中国汽水产业支柱的八大汽水厂纷纷妥协 , 签订合资或收购协议 。 受此影响 , 北冰洋的销量也出现了严重下滑 。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 在政府的帮助下 , 北冰洋开始与百事可乐合作 。 为了帮助百事可乐扩大销量 , 北冰洋和百事可乐进行了捆绑销售 。 也就是说 , 买一瓶北冰洋就会搭配一瓶百事可乐进行售卖 。
这样一带一的销售方式确实帮助百事可乐打开了大陆市场 , 但北冰洋自身的销量却出现了下滑严重 。 面对这种情况 , 百事可乐也提出加大投资力度 。 北冰洋自然对送来的钱十分乐意 , 但万万没想到 , 资本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 , 还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 使得百事可乐直接拿到了公司的控制权 。
【再次“复苏”的国货:曾被雪藏15年,现今年卖1200万箱】在百事取得控制权后 , 并没有帮助北冰洋拓展市场 , 反而开始不断打压北冰洋 , 限制北冰洋汽水的生产 , 借助北冰洋的影响力不断推销百事可乐 。 就这样 , 北冰洋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眼前 , 品牌也被“雪藏”了15年之久 。
在2007年 , 经过漫长的谈判 , 北冰洋终于又拿回了自己的品牌 , 但同时也付出了四年内不能生产碳酸饮料的惨痛代价 , 这是百事可乐担忧影响自身销售量所做出的要求 。 就这样 , 经过重整的北冰洋于2011年底正式回归 , 重新进入市场 。 凭借其独特的卖点 , 用保存了几十年的配方重现江湖 , 这无疑唤起了国人怀旧的情节 。
北冰洋汽水正式回归 , 广告语更是十分有气概:“你喝的是汽水 , 我喝的是北冰洋” 。 然而 , 今时不同往日 , 在可乐主导汽水市场的情况下 , 要想尽快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 , 避其锋芒很重要 。
就这样北冰洋抓住了果汁型汽水的定位 , 努力区别与可乐型碳酸饮料 , 从而避免与巨头争夺市场的困境 。 此外 , 北冰洋也抓住了消费者的“健康”心理 , 产品的原材料更加注重健康 。 据调查 , 北冰洋汽水的含糖量比其他汽水更低 , 也更加富含维C以及其他营养元素 。
推荐阅读
- 黄金闯关还没到成功的地步
- 百事可乐官宣肖战,对家疑似下场内涵?网友:可口可乐格局小了!
- 混合型水下航行器,已在北冰洋冰袋下进行了近海底勘测
- 北极苦寒,却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天然气真是古生物变的?
- 纵火案保姆身世被扒,莫某原是富家千金,村民反映其并未染指赌博
- 史上11个大型翻车现场:被大肆宣传,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 崂山 对主体与债权债务非统一关系却被起诉的代理意见
- 肖战 肖战粉丝杭州剧院外遇采访,被提及饭圈反问媒体吓跑两位“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