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最美水上村落,一群高学历青年抱团生活( 五 )


这一对新人现在继续生活在村里 , 妻子考了教练证书 , 成为皮划艇教练 。



新村民梁洁的家;疫情封控期间 , 她说想念香椿 , 第二天便收到邻居送的一大把
岑卜村新村民目前约有90户 , 村里大概是400栋房子 , 之前有人来到岑卜村 , 发现房子很难租到了 , 于是选择住进周边的村子 , 但是那儿没有形成社区 , 没有新村民之间温馨的感觉 , 后来又搬回城市里了 。
为什么偏偏是岑卜村能形成社区感?张扬觉得 , 巧合之外也有一些必然的原因 , 比如相对周边的村子 , 岑卜村非常完整 , 没有被公路穿过;岑卜村的脉络没有动过 , 沿河而建 , 房子之间通过矮小围墙和花草分割 , 互相之间走动比较随意;
而且最早来岑卜村的那批人 , 大家的愿望都比较相似 , 关心环境 , 向往亲近自然的美好生活 , 彼此能够融洽地在一起互动 。


新村民梁洁 , 种了许多香草的小院


梁洁的儿子在此出生长大 , 村里有不少玩伴
梁洁是2018年从上海市区搬过来的 , 和张扬家隔着一座小桥 , 常常串门 , 她在村里经营自己的香薰、茶水小店 , 丈夫做IT工作 , 每天比较辛苦地往返市区上下班 。
“一开始我老公是不愿意来的 , 他选择陪着我到这边来 , 他的心一开始都是封闭的 , 但是住着就发现其实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 所以他现在就特别喜欢这里 , 甚至我说要去市区 , 他都说我们还是住在这里” 。



梁洁烤好香草蛋糕 , 带去张扬家聚餐
梁洁在院子里种了很多香草 , 她喜欢把“香”融入到烘焙中 , 新村民之间隔三差五的聚餐 , 往往就是每家准备一些食物 , 从各自家里端到聚餐的地方 , 尝到彼此的手艺 。
近年来 , 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 , 北上广青年放弃工作 , 跑到偏远地带 , 为了造出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回归自然 , 建生态村 , 发展出一种社群主义 , 这当然也没什么不好 。
但如果类似的“造乡”在附近就能展开 , 那就再好不过了 。


岑卜村距离上海市中心大约1.5小时自驾车程 , 它承载着城市人对生态村的想象 , 但也很可能面临被城市卷入的近况 。
“最近我们村子的一半据说要规划改造 , 种上城市的花草 , 修上城市的围墙 , 变成现代化的小区 , 这样一来 , 萤火虫的栖息地就没有了 , 白鹭也很难再回来了 , 但是我很想发出一个问题 , 上海周边能保留原生态的村落 , 还有几个?”张扬说 。
这十年 , 新村民不约而同到来 , 营造出彼此连接、亲近自然的生活 , 它是陌生的个体与在地建立私密关系的过程 , 是化解“无乡的焦虑感”的过程 , 是一个雨滴与溪流汇合过程 , 尽管雨滴汇入溪流的运动 , 较之于时代的电闪雷鸣 , 是如此微乎其微 , 但也是一个存在过的美好样本 。
【上海市|上海最美水上村落,一群高学历青年抱团生活】特别感谢乡村责任规划师杨琳对采访拍摄的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