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农妇回忆:“卖大炕”女子“工作”时,丈夫抱孩子出门等候


民国一农妇回忆:“卖大炕”女子“工作”时,丈夫抱孩子出门等候


文章图片


民国一农妇回忆:“卖大炕”女子“工作”时,丈夫抱孩子出门等候


文章图片


民国一农妇回忆:“卖大炕”女子“工作”时,丈夫抱孩子出门等候


文章图片


民国一农妇回忆:“卖大炕”女子“工作”时,丈夫抱孩子出门等候


文章图片


民国一农妇回忆:“卖大炕”女子“工作”时,丈夫抱孩子出门等候


文章图片


民国一农妇回忆:“卖大炕”女子“工作”时,丈夫抱孩子出门等候


文章图片


“爹 , 我不走 , 你别卖我 , 别卖我好不好 , 我长大了能养活你 。 ”8岁的小珍一边极力地反抗着一位陌生大娘的拉扯 , 一边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求着她爹 。
她的哭喊没有唤起她爹的一丝怜悯 , 反而是一顿拳打脚踢:“不卖你 , 不卖你 , 我上哪弄钱去?你知不知道爹现在抽不上烟有多难受?你一个丫头片子还长大养我?爹现在就需要你养我 , 听爹的话 , 给这个新妈妈走吧 。 ”

小珍的娘只能哭着看着眼前的一切 , 她对丈夫的行为没有任何话语权 , 她舍不得小珍 , 但是丈夫抽大烟早已丧失了人性 , 现在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实在没钱了 , 只能把小珍卖了换点钱 , 说不定哪天自己也逃不掉被卖的结局 。
小珍看透了自己的命运 , 对于被卖早已无力回天 , 她不哭了也不求了 , 收起眼泪跪在地上给自己的爹娘磕了三个头 , 跟着新妈妈便走了 。
这是发生在1934年伪满洲国时期 , 东北一个寻常人家的寻常一幕 。
8岁离家 , 见识现实
新妈妈名叫韩金坊 , 在窑子胡同有自己的门面做生意 , 手里有两个姑娘一个叫小金花一个叫小来顺 , 都是20来岁平时可以接生意 。

做她们这行的也分三六九等 , 在这条胡同里都是比较下等的 , 大家的生意做得都不是太大 , 韩金坊这种的有自己的门面、手里有姑娘的已经属于规模比较大的 。
胡同里还有实在穷得揭不开锅的 , 只能让妻子出来做生意 , 这样的叫“卖大炕” , 有专门的介绍人从中间牵线搭桥 , 事成之后收入还要给介绍人一部分 , 妻子接活时丈夫通常是抱着孩子在门外等候 。
当时年仅8岁的小珍就知道 , 人在生死面前 , 是没有尊严的没有羞耻心的 。
父亲可以把自己卖了 , 用卖自己的钱抽大烟 , 或许不久的将来父亲还会将母亲卖了 ,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 为了活着为了一口吃食 , 丈夫可以忍受妻子出卖自己的身体 , 以换取糊口的钱 , 这并不丢人 。
这个世道早已把人逼迫成牲口 。

来胡同的时间越长 , 小珍见得越多 , 她似乎越认命 , 她这样的女子生来命都是不值钱的 , 她曾想过从这里逃跑 , 可她不知道自己能跑到哪里去 。
在她眼里女孩只有两条出路 , 在家被父亲卖 , 嫁人后被丈夫卖 , 当时的社会是吃人的 , 尤其是女人 , 各派势力为一己私利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日子 。
打仗、动荡、天灾、饥荒、赋税压在本就穷苦的老百姓身上 , 让人无处可逃无处可躲 , 像她这样的女孩逃出这个胡同不是被人贩子卖给老头 , 就是卖到另一个胡同 。
所以小珍选择认命 , 她老老实实地待在胡同里 , 眼里看着各式各样为生活“展尽风情”的女人 , 耳朵里听着各色调笑声 , 由于年纪小韩金坊只是拿她当女儿看待 。

韩金坊的男人看不得小珍白吃白住 , 就将家里打扫的婆子辞退 , 家里的打扫、做饭这类活全交给了小珍 。
无论冬夏她都要早早起来 , 劈柴、打水、做饭、跑腿她从不抱怨 。 胡同的尽头有一家茶馆 , 表面上做着卖茶的生意 , 其实背地里却是个高档销金骷 。
茶馆里有3类姑娘 , 一类陪的只是来喝茶的客人 , 陪客人说话解闷调笑打趣 , 消磨时间 。 这类姑娘一般年纪大或是染了病的 , 做了一辈子生意年纪大了没那里去 。
还好有一身“伺候人”的手段 , 由于经验丰富一般都能把客人服务的心满意足 , 说不定还会上楼开上一间房 , 这之后就不用她们负责了 。

第二类姑娘 , 就是做了几年有一定经验的 , 老板对这类姑娘也比较放心了 , 不会担心他们反抗都能把客人服务到位的 , 她们一般是和老板签过死契的 , 干活没有工资 , 缺什么少什么都可以给店里说 , 店里免费提供 , 表现好的收不定会有奖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