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意杀妻还是无辜蒙冤?看陈世贤如何为1986年淮阴杀妻案正本清源( 四 )


于是陈世贤拿着复原的粗麻绳站到了一把凳子上 , 将绳子一头系在梁上赫修高所供述的位置 , 然后拉着绳子的另一头走到床边 , 结果众人发现这根绳子的绳头够到床头后剩余的长度已经不足以在吕翠娥的脖颈上绕一个圈 , 绕不到一个圈就意味着勒不死人 。 很显然 , 赫修高的“口供”有极大的漏洞 。
随后 , 陈世贤进一步提出 , 现场并没有搏斗过的痕迹 , 因为根据现场勘查 , 翻倒的脸盆和凳子上的脚印以及窗户上的脚印全都是吕翠娥留下的 , 如果是搏斗 , 那这些东西上一定还有赫修高的脚印 , 然而一个都没有 。 因此只有一种解释:这些东西是吕翠娥上吊后在胡乱蹬腿中无意间被踢倒的 。
现场的淮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江苏省公安厅和宿迁县刑警队的法医提出了他们的质疑:死者脖子上的扣是拴牛扣 , 用粗麻绳系这种扣十分复杂 , 警方在现场勘查时用同样的粗麻绳做过两次试验系这种拴牛扣 , 结果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 因此他们认定凭吕翠娥一身材娇小的弱女子 , 是不可能自己系成这种拴牛扣的 。
“江南这一带家家都养水牛 , 只要在农村生活过几年 , 干过农活的人 , 都应该会系这种拴牛扣 , 吕翠娥会不会系这种扣 , 你们问问赫家人和赫家的邻居心里肯定最清楚 。 我还在农村待过三年呢 , 不仅学会了种菜 , 还用木料手打过一架水车 , 环境是可以改造人的 。 ”
于是 , 众人当即找来桥庄村的村支书 , 让他召集赫家的邻居和与赫家走动比较多的村民 , 结果他们一致确定吕翠娥会打这种拴牛扣 。 因为这是这个村子家家养牛 , 所以这种拴牛扣是村里成年人必定要会的技能 , 如果谁不会打在村里是要受集体鄙视的 。 赫家人数落过吕翠娥身上有诸多缺点和不是 , 可唯独没有数落过吕翠娥不会打拴牛扣 。

一种拴牛扣
随后 , 陈世贤继续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 死者颈前部的索沟深而窄 , 没有重叠现象 , 说明这是由一条绳索压成的;颈后部横向行走的索沟有断续表皮剥脱 , 也是由一条绳索压成的 。 在两侧下颌角下方索沟变宽 , 表皮剥脱明显 , 由此处斜行向上的索沟形成枕后‘八’字提空;同时由于绳环抽紧使得绳索在两侧下颌角下方交叉 , 因绳索相互压迫 , 顶部的两道绳环只有一道收紧形成颈部索沟 , 而另一道则保持松弛 。 由于绳索交叉 , 衬垫形成顶部横行的索沟断断续续 , 因本案死者颈部索沟形态与拴牛结构试验形成的痕迹完全吻合 , 表明吕翠娥确系拴牛扣自缢身死 , 用其他的绳扣方法均不能做到 。 ”
现场有部分人被陈世贤说动 , 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 但依然有不少人固执己见 。

陈世贤法医
10月10日上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召集大家进行案情讨论会 , 会议一开始 , 宿迁县公安局刑侦队的正副大队长和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均坚持认为死者死于他杀 , 理由无非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几条 , 宿迁县公安局法医组组长也持相同观点 。
然而 , 武汉市公安局法医科黎科长说:“自杀动机不一定非要有很大的原因 。 很多自杀的仅仅就是因为一句话或者某件不顺心的事情就自杀了” , 显然他已经站到了陈世贤的这一边 。
淮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立即出言反驳 , 认为黎科长的言论是诛心之论 , 没有特指性 , 现场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 在这个过程中 , 陈世贤一言不发 , 他有个习惯 , 案情分析会上要等到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再发言 。

美术作品 , 陈世贤 , 强辉作
“陈主任 , 请您说一说看法吧 。 ”主持这次会议的江苏省政法委副书记突然开口 , 原本还在争论的会场安静了下来 。
随后 , 陈世贤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现场发生了搏斗 , 我认为没有 。 因为那不属于什么现场凌乱的问题 。 第一 , 死者身材矮小 , 她需要踩在椅子上去拴绳套 , 然后用一只手拉过绳子套在脖子上 。 大家都清楚 , 上吊自杀的人有一个阶段是要全身抽搐的 。 所以 , 她把椅子踢倒了 , 把脸盆架踢倒了 , 鞋子也踢掉了 , 还踢到了窗户上 。 这些细节不是作案人能模仿得了的 ,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上吊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 第二 , 从法医报告上说死者身上衣着整齐、身体检查也未发现有搏斗伤 , 这点也证明死者生前没有发生搏斗 。 第三 ,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 死了以后初期身体就会变得软绵绵且死沉死沉的 。 一般来讲一个人在没有他人的帮助是很难抱着一个死人伪装上吊现场的 , 还把人挂得那么高 , 即便死者是个女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