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长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不信你看!


作物长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不信你看!


文章图片


作物长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不信你看!


文章图片


作物长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不信你看!


文章图片


作物长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不信你看!


据土壤调查显示 , 我国大面积农田经过四十多年“化学农业”耕作 , 土壤中的有机质几近耗尽 。 国家农业部门近两年进行的测土调查 , 每个县抽取4000-6000个土样 。 检测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2%以上的不足5% , 有机质含量1.5%以下的占80% , 还有近15%土样中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 。 众所周知 , 有机质的碳系数是1.724 , 即1.724个有机质有1个碳 。 土壤有机质含量太低 , 意味着农作物基本上不能由土壤吸收到水溶有机碳 。 农作物从根部得不到碳供应 , 这就导致缺碳 。


缺碳 , 直接造成农作物的主要病害

1
根系衰弱

首先是根的趋水趋肥性 , 使根系有一种内在的向外向下伸长的刺激 , 缺了有机质的土壤含水性差 , 各类肥料溶液向根部“表达”能力差 , 致使根系生长的内在刺激不足;
其次 , 土壤微生物同根系的互动 , 是根系生长的外源刺激 。 土壤中有机质不足 , 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碳源不足 , 致使根际微生物群落稀疏 , 根系生长的外源刺激太弱 , 根系就失去了生长的外部刺激 。
因此土壤缺乏能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机碳——有效碳 , 直接造成农作物根系衰弱、老化 。 这就是农作物减产和抗逆性差的根源 。2
早衰
农作物早衰的原因 , 自然与根系衰弱直接相关 。 另外提到的是农作物其他器官和内部组织 , 尤其是木质素、纤维素和糖份 , 由根部吸收的有效碳转化所需的能量比较低 , 也即夜间和阴雨天 , 或大棚环境CO?不足阳光较弱的情况 , 这种转化和积累还可不停进行 。 相反 , 根部基本上吸收不到有效碳的情况 , 农作物仅靠叶片的光合作用转化CO? , 同样的积累所需的转化能就大得多 。 在白天阳光充足时 , 能量得到供应 , 但在夜间或阴雨天 , 这种转化和积累就要靠消耗作物内部的能量来进行 。 这种能量收支的规律失衡 , 是导致植物早衰的另一种原因 。 这种情况在生长期较长的瓜豆类蔬菜和果树尤为显着 。 种种试验充分说明:有充足的有机碳 , 植物生命力就旺盛 , 就长寿就高产;反之 , 植物就早衰 , 就减产 。3
黄叶病和失绿症

阴雨天光合作用接近停止 , 空气中CO?不能正常被吸收转化 , 农作物的碳营养和碳能源双双下降 。 阴雨持续 , 就产生黄叶落叶 , 有些作物的新叶表现为失绿 。 一般误认为是“水浸” , 其实只有同时烂根才是“水浸” , 一般并不是“水浸”而是缺碳 。4
亚健康

农作物的“亚健康”就是植株没有明显的病症 , 却萎缩慢长 , 或纤萡虚长 , 还有就是完全失去了原生态的气味 。 亚健康的成因有许多 , 除了自然灾害后遗症外 , 还有种子质量、药伤肥伤后遗症、营养不良等等 。 我们单讨论营养不良问题 。 当前一般农作物的化肥营养供应是充足的 , 但往往就是有机营养严重不足 , 也即缺碳 。 又回到老问题:不是空气中有取之不尽的CO?么?请别忘记:空气中CO?在植物体中的转化 , 首先要靠光合作用 。 夜间这种转化几乎停止了 , 然而农作物还在新陈代谢 , 还在消耗能量 。 如果有根部吸收水溶有机碳作补充 , 不但可继续进行物质转化和积累 , 还可供应新陈代谢的能量 。 一旦缺碳 , 这种情况就不能进行 , 于是植株就日夜交替周而复始地出现间歇性“透支” , 这就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和完成物质积累 , 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5
削弱防病抗逆机能

许多专家的研究表明:植物对抗恶劣环境和防抗病害 。 主要靠自身产生的能量和“信息素”、“修补物质” 。 在环境条件恶化的情况下 , 一般正常的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了 , 这时更需要由根部吸收有效碳来补充能量 。 可见缺碳对于恶劣困境中的植物意味着什么 。 植物在病虫害胁迫的情况下 , 会施放某种“信息素” , 使病害源“知难而退” , 如果植物组织受到损伤 , 它还会制造“修补物质”来修补(或称再生) 。 这些“信息素”和“修补物质” , 无一例外地都有碳元素存在 , 有机营养素越充足 , 这些物质越浓烈 , 这就是为什么弱株比壮株容易得病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