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国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揭开太岁之谜( 二 )


他又称了称 , 发现肉团居然一夜之间长到了70斤 , 他连忙去了县里 , 找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 。
此时西北大学生物系的老师杨兴中正在县里做调研 , 听说此事后他当即来到杜战盟的家中 , 肉团被杜战盟放到了一个盛满水的铁锅里 。
杨兴中也没有见过这这种生物 , 他与杜战盟商量一番后 , 决定割几块带回学校进行研究 。
这一新型生物被杨兴中带回西北大学后 , 立即引来了各界的关注 , 市领导更是拨款供杨兴中研究 。
经过西北大学 , 西安医科大学等多所研究所鉴定 , 专家发现肉团不仅具有原生动物的特点 , 还有真菌的特点 , 科学界对它的定义是大型黏菌复合体 。

黏菌是一种活的生物 , 它是介于真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一种古老生物 , 黏菌惧怕光 。
所以人们发现的太岁大多位于地下或者水下 , 平时黏菌就以细菌、单细胞藻类等为食 。
不过在当时 , 国际上对于黏菌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 因为近代以来 , 人们很少能从自然界发现这种生物 。
在此之前 , 只有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科学家发现过这种物种 , 但是由于保存不当 , 黏菌三个星期后便死了 。
所以杨兴中此次的研究开创了我国在黏菌领域的先河 , 只是当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 , 杨兴中无法精确地对太岁的成分进行分析 , 只好将割下的太岁制成标本保存起来了 。
同年10月 , 日本明仁天皇访华 , 专门请求参观这块太岁标本 。
因为明仁在大学学的是海洋生物学和鱼类学 , 所以看到太岁的明仁显得格外兴奋 , 兴奋之余他还表示 , 日本近期也在研究此类物种 。

继这一次发现后 , 我国大地各处陆续出现太岁的身影 。
1994年8月 , 宁夏隆德县的一名教师王效义在河滩上发现了两块肉团 , 出于好奇心 , 王效义将其中一块小的肉团搬回了家中 , 放在水盆中进行滋养 。
但是村里的村民得知王效义养了一个肉团后 , 便一起来到王效义家中 , 村民称这肉团是太岁 , 会给村里带来不详的灾难 。
他们劝王效义赶快扔掉 , 最终王效义不堪村民的议论 , 只得将肉团放回了河滩 。
后来王效义和职业中学校长刘瀛洲谈及此事时 , 刘瀛洲决定一睹太岁真颜 , 于是两人又将小肉团运回刘瀛洲家中 。
刘瀛洲养了半个月没发现什么异常 , 便将那块大太岁也搬了回去 。
两人将太岁冲洗干净后 , 发现此物呈扁圆状 , 颜色发青 , 它的背面比较硬 , 身上还长着一些小疣 , 小太岁重七斤半 , 大太岁足足80斤 。

平时刘瀛洲就将它们放在水盆里 , 不会去管它 , 可是时间一长 , 周围的人们得知了刘瀛洲养太岁的消息 。
太岁问世引恐慌 , 观念改变卖天价
这一次不仅仅是各村的村民 , 就连刘瀛洲的亲朋好友也来劝他扔掉太岁 , 学校都挤满了人 , 在刘瀛洲的坚持下 , 人们只好作罢 。
可不巧的是 , 隔年春天隆德县发生了大旱 , 这时人们又传言称 , 是因为刘瀛洲养了太岁招致的灾祸 。
一些村民开始向当地政府告状 , 甚至要求撤销刘瀛洲的职位 , 最终刘瀛洲给相关科研部门寄去邀请信 , 请专家对这两个太岁进行研究 , 打破世俗的观念 。
专家检测后 , 称这和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黏菌同属一类 , 除外无其他发现了 。
刘瀛洲将专家和记者请到学校 , 让他们给当地民众开了一次大会 , 打破太岁属于不祥之物的世俗观点 , 从此之后很少有人再去劝刘瀛洲扔掉太岁了 。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国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揭开太岁之谜】此后刘瀛洲将太岁换到一个较大的玻璃水槽中 , 专家告诉他太岁以自然界的细菌和藻类为食后 。
刘瀛洲便从河里打水倒在水槽中 , 一小半身体暴露于空气中 , 使其能有足够的氧气 , 在刘瀛洲的呵护下 , 太岁开始逐渐长大 。
刘瀛洲为了测试太岁有没有毒 , 抓了几条鱼放进水槽中 , 几十天过去了 , 几条鱼均安然无恙 。
于是刘瀛洲相信太岁是无毒的 , 而且刘瀛洲还发现 , 养太岁的水竟然会变得甘甜可口 , 没有一丝臭味散发 。
有时刘瀛洲还会从太岁身上割下几块肉团 , 送给一些科研机构 , 以供他们研究 , 后来刘瀛洲退休了 , 学校里没有人愿意接手养太岁的任务 , 他只好将太岁带回了家 。

每天早上起来 , 刘瀛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水槽里舀一碗水喝 。
喝了几年后 , 刘瀛洲发现自己身体不仅没有任何异常 , 肠胃功能好像还变好了 , 而且在他收养太岁的日子里 , 他身边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