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国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揭开太岁之谜( 三 )


就这样 , 在刘瀛洲的宣传下 , 当地的人渐渐放下了对太岁的偏见 , 去刘瀛洲家里参观太岁的人络绎不绝 , 胆大的人还会接过刘瀛洲盛有太岁水的杯子 , 细细品尝 。
随着现代科学理念的普及 , 人们对于太岁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从先前的凶神到如今的益物 , 媒体也开始对太岁进行大肆宣传 。
人们开始认为太岁可以延年益寿 , 更有甚至认为太岁可以治疗一切伤病 , 如此吹嘘也造成市场上的太岁价格蹭蹭上涨 。

2015年 , 辽宁一人发现了太岁 , 随机各路买家便找上他 , 这些买家大多是腰缠万贯的富豪 , 他们买太岁也是为了吃 。
最后辽宁这个重140斤的太岁 , 以上千元到一万元的不等价格分开卖给了不同买家 。
2017年 , 山东一农户也发现了一个太岁 , 他将太岁泡在水里 , 一斤水也要卖到100块钱 , 最终这个太岁以20万元的价格成交 。
如此天价让人们视太岁为带来财富的东西 , 由此可见观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一件物品对人们的价值 。
科学分析太岁 , 平等看待自然
人们用科学手段证明了太岁并不是凶物 , 那要想证明太岁有没有神奇的功效 , 当然也得用科学手段来证明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太岁的成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分析 。

2005年 , 中山大学生物学教授苏华对太岁展开了研究 , 他将太岁切片在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 , 在高精密科研机器的检测下 。
苏华教授发现太岁具有蛋白质、核酸等物质 , 除了黏菌组成的部分 , 其他部位基本没有成熟的细胞结构 。
除此之外 , 它还含有酵母菌、藻类等细胞生物 。
2007年西北大学研究室对太岁菌类组成进行分析 , 从其内部一共分离出了18类真菌 , 例如曲霉菌等 , 但是这些成分均无法证明太岁具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
2010年 , 西北大学购进更先进的仪器 , 旨在对太岁未知部分进行检测 , 经过检测 , 科学家发现太岁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聚乙烯醇” 。
聚乙烯醇是一类工业化学原料 , 这也正是使太岁外表呈现乳白色肉状的原因 。

2011年 , 辽宁大学使用超声提取法提取了七组太岁样品的多糖组分 , 随后又依次提取了脂肪、粗蛋白、磷、粗灰分和水分 。
经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烘干法 , 辽宁大学实验室得出结论 , 太岁含水量较高 , 而且其体内含有高蛋白和低脂肪 。
它的钙、铁、锌等人体必需微量组分含量丰富 , 所以太岁是有一定营养价值的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 。
虽然在很多实例中 , 吃完太岁后的人感到身体机能提升 , 甚至一些肿瘤患者病情还会好转 , 但是这不过是因为太岁所含有的多糖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扩散 。
如果是干净 , 检测合格的太岁 , 正常人食用后可以起到活血化瘀 , 增强体质的作用 。

但是如果误食了不干净的太岁 , 会适得其反 , 由于太岁存在于自然界中 , 所以周围环境状况对其组分有着直接的影响 。
有些太岁经过科学家检测 , 其体内铅、铬等重金属严重超标 , 一旦贸然服下 , 会造成人体器官中毒 。
所以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 只有用科学的手段和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 才能通往正确的方向 。

如今市场上的太岁价格依旧高居不下 , 一些富豪不惜花费千金也要求得此物 , 所以人们也开始称其为“肉灵芝” 。
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商人赚钱的机会 , 他们伪造太岁 , 牟取天价利润 , 而购买太岁的人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
如今科学技术还在飞快向前发展 , 太岁体内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 。
人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太岁 , 不能只将其看作进补的良药或者赚钱的工具 , 它们与人类同属自然界一部分 , 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