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亚到中国, 从山羊草到栽培小麦, 史前一万年发生了怎样的演化( 二 )


到了白垩纪晚期 , 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大陆漂移 , 导致气候显著旱化 , 原本占据优势的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逐渐没落 , 而被子植物由于已经进化出相对完善的花、叶子和果皮等 , 能够更好地保护种子进行繁衍 , 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 于是包括禾本科植物在内的被子植物取代裸子植物成为陆生植物中新的王者 , 这一过程被称为“白垩纪陆地革命” 。

白垩纪晚期 , 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大陆漂移 , 导致气候显著旱化 , 原本占据优势的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逐渐没落 。

中国热河生物群的复原 , 各种各样的鸟飞翔在密林中

暴龙正在围攻蜥脚类 。 地面上铺满了花朵和被子植物中的草本类 。
之后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地球带来让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彻底终结 , 约75%—80%的物种灭绝 , 被子植物却最终凭借超强的适应能力挺过了灾难 , 特别是禾本科植物 , 完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乃至极地 , 从酸性土到碱性土乃至盐碱地 , 从高山之巅到平原乃至沼泽地 , 从荒漠到森林乃至滩涂的全覆盖 。

整个禾本科中又分为芦竹亚科、竹亚科、假淡竹叶亚科、画眉草亚科、黍亚科、稻亚科、早熟禾亚科 。

水稻属于稻亚科 , 主要热带、亚热带演化 , 而小麦则属于早熟禾亚科 。
小麦的演化过程
整个禾本科中又分为芦竹亚科、竹亚科、假淡竹叶亚科、画眉草亚科、黍亚科、稻亚科、早熟禾亚科 , 其中水稻属于稻亚科 , 主要热带、亚热带演化 , 而小麦则属于早熟禾亚科 , 离开热带向温带、寒带和高寒地带开拓后 , 发展成为禾本科中最大的亚科 , 不过相比早熟禾亚科之下的针茅属和早熟禾属来说 , 小麦属实在不起眼 , 这是因为早在250万年前小麦刚与近缘的山羊草属分开时 , 还只是孤零零的一个种 。

大约100万年前 , 小麦属小麦种才分化成两个彼此存在生殖隔离的种:一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 。

50万年前 , 乌拉尔图小麦与山羊草属的拟山羊草突破生殖隔离发生杂交 , 形成了野生的二粒小麦和提莫非维小麦 。
直到大约100万年前 , 小麦属小麦种才分化成两个彼此存在生殖隔离的种:一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 。 不过在50万年前 , 乌拉尔图小麦与山羊草属的拟山羊草突破了生殖隔离 , 发生天然杂交 , 形成了野生的二粒小麦和提莫非维小麦 。 如此到1.4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时 , 小麦属仅有4个野生种 , 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粒小麦主要分布在西亚 , 包括安纳托利亚高原、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

当时一粒小麦主要分布在西亚 , 包括安纳托利亚高原、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

除了依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滋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外 , 均属于地中海的东海岸 , 属于地中海气候 。
这些地方除了依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滋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外 , 均属于地中海的东海岸 , 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 , 形成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 是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 。 野生一粒小麦为了熬过干热的夏季 , 便演化成了一年生植物 , 种子在冬季到来前萌发 , 以幼苗的形式越冬 , 再到春季气温回升时迅速拔高、开花结实 , 赶在酷夏到来之前 , 全株死亡 , 只留下成熟的种子在土壤中休眠蛰伏 , 等待下一个冬天的到来 。

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 , 形成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是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 。 图为各种气候的气温与降水分布图 。
这与我国冬小麦的生长过程如出一辙 , 而且也正是因为每一代小麦的生长周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 所以其获取的营养绝大部分都留给了下一代 , 也就是种子身 。 于是那些个头又大又饱满的种子 , 更有利于萌发 , 开始下一代的生命周期 。 这种特性正巧被在此狩猎采集的史前人类所认知 , 这些能够填饱肚子的谷物就开始被人类采集食用 , 而这个地方就是包含了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新月沃地” 。

全球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区 , 地中海的东海岸也就是西亚黎凡特地区正是地中海气候 。


1.28万年前 , 整个地球因为“新仙女木事件”(假说是因为彗星撞地球) , 在短短十年内 , 平均气温下降了7—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