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 也有很多学者认为 , 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对于地球来说微乎其微 , 真正导致北极地区海冰减少的主导因素是地球自身原因 , 我且将这部分学者归类于“自然成因说” 。 在“自然成因说”中 , 地轴倾角的变化因素经常被提及 。
我们知道 , 地球是始终围绕着一条中心轴旋转的 , 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 而这条中心轴被称作地轴 。 地轴并不真实存在 , 而是一条通过地心、连接南极和北极的假想轴 。 我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告诉我们地轴与黄道面垂线的夹角是23.5度 , 这就是地轴的倾斜角 。
但是初中地理教科书没有告诉我们的是 , 地轴的倾斜角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角度 , 地轴始终处于微小的移动之中 。 天文学家表示 , 在1万年前 , 地球的自转轴比现在的倾斜角度更大 。 我们知道 , 地轴倾角更大意味着两极地区能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 , 使得夏季更热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北极在1万年前就曾出现过无冰之夏 。 因此 , 这部分学者也认为 , 即将发生的无冰之夏与1万年的现象并无明显区别 , 均属于自然现象 , 与人类行为无关 。
其实 , 地球自转轴漂移的真相早就在20世纪就被科学家所知晓 , 20世纪的测量结果表明:气球自转轴每年大约会漂移10厘米左右 , 漂移的方向一般是向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移动 。 而自1899年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内 , 地球的自转轴已经移动了10.5米左右 , 下图所示的线条代表了地球自转轴漂移的方向 。
地轴偏移示意图
上图中 , 浅蓝色表示极移 , 即地轴漂移这项运动 , 粉色线表示格陵兰岛冰川消融、黄色线代表冰后回弹 , 大红色表示地球内地幔对流 。
我们把时间轴拉长到百万年尺度就能发现 , 几百万年来 , 地轴倾角始终在22.1~24.5°之间来回震荡 , 震荡周期大约是4万年 , 目前是23.5° , 不过这个值正在逐渐变小 。
百万年间地轴倾角变化曲线
然而 , 学者提出的“无冰之夏是由地球自转轴偏移导致”的理论获得了众多科学家的反对 。 科学家表示 , 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 , 至少以万年为单位 。 用这种极其缓慢的变化来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是站不住脚的 。
那么 , 怎么能确定海冰减少、全球变暖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呢?
科学推理讲究严谨 , 即使我们知道过多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加剧全球变暖的步伐 , 但怎么确定现在全球变暖就是人类导致的呢?这在数学上类似于:A成立的必要条件是B , 但并不等同于B是A成立的充分条件 , 这在数学推理中完全不对等的两个条件 。
一般而言 , 如果我们要证明A会导致B , 只需要在实验中分别做两组有A和无A存在的对比试验即可 。 但在论证全球变暖是否是人为造成的这个问题上 , 我们怎么去掉人为因素呢?而且地球只有一个 , 怎么做对比试验呢?
所以 , 目前为止科学家能做的仅仅是用计算机仿真来模拟两种不同的情形 , 即带有人为因素的情形(有人类影响)与不带有人为因素的情形(自然情形) 。
下面三张图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关于这次对比试验的仿真结果 , 其中黑线是观测数据 , 红色区域是带有人为排放的23个模型模拟的结果 , 蓝色区域是去掉人为排放的模拟结果 , 三张图分别显示了陆面温度、海陆平均温度和海面的温度的数据 。
对比试验曲线
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陆地温度、海洋温度还是海陆平均温度 , 在无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并没有明显的温度上升趋势 , 而在人类过多排放的情形下 , 温度曲线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
因此 , 人类行为确实是海冰减少、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避免全球气候灾难 , 人类大有可为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 , 2020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 。
一旦北冰洋的海冰融化 , 遭殃的是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 , 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要想避免全球气候灾难 , 我们需要从今年开始行动 , 在下一个十年内实现相比2010年减排45%的目标 。 要完成这一“艰难的”目标 , 需要每个国家、每个公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 毕竟在节能减排这件光荣使命面前 , 人类大有可为!
推荐阅读
- 液态烃闪蒸气化取样进样器
- 海平面上升:本世纪末,5个国家或消失!如升1米,中国会怎么样?
- 常用的化学除杂方法
- 地球即将两极反转?地球磁极正在移动,未来可能穿越中国
- 室温超导体的说法还没有消失
- 基因编辑酵母菌酿啤酒!科学家称口味更好,你敢喝吗?
- 他虚构了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群特别的生物,古怪又可爱
- 一个火星,两种探测结果,火星上是否存在甲烷气体?
- 地质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这么几条,工作性质很辛苦